做完胃肠镜大便出血可以考虑内镜下止血、血管结扎术、硬化剂注射、抗生素治疗、补液治疗等方法进行处理。如果出血量较大或持续时间较长,应立即就医以避免贫血或其他并发症。
![](https://image.39.net/auth/w/20180428/42981.jpg)
1.内镜下止血
内镜下止血是通过胃镜检查发现出血点后使用电凝、激光等方式直接止血的方法。例如使用高频电刀对出血部位进行烧灼。此方法适用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且定位明确的情况。
2.血管结扎术
血管结扎术是在内镜下找到出血点后夹闭或者缝扎相关血管的一种手术方式。例如在十二指肠乳头处发现出血点,则需使用钛夹夹闭此处的出血点。该方法适合于内镜下难以处理的持续性出血。
3.硬化剂注射
硬化剂注射通过将特定液体注入受损静脉使其收缩和瘢痕化来达到止血目的。常见硬化剂包括酒精和聚桂醇等。对于表浅且无法经内镜处理的微小出血点有较好效果。
4.抗生素治疗
抗生素治疗旨在控制由感染引起的出血,通常采用口服或静脉注射方式给药。常用抗生素包括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当考虑存在细菌感染时,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5.补液治疗
补液治疗是为了防止因长时间腹泻导致的水电解质紊乱,一般采取口服或静脉途径给予电解质溶液和营养支持。用于纠正患者因长时间腹泻所致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并补充身体所需营养成分。
在完成胃肠镜检查后发现大便带血,应立即就医以评估出血原因和严重程度。同时,应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和饮料,以免加重胃肠道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