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骨髓炎的手术指征

首页

慢性骨髓炎的手术指征

举报/反馈2023-08-04

慢性骨髓炎是细菌感染引起的骨质破坏,在炎症消退后,骨质被炎性物质包裹,形成死骨或者窦道,一般需要通过手术切除感染的骨质。其手术指征主要包括局部有死骨、窦道形成、脓肿、破坏等,建议患者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1、局部有死骨:患者局部骨质破坏,感染比较严重,采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感染会持续存在,破坏会逐渐增大,局部可形成死骨,即慢性骨髓炎。这时需要采用手术治疗,彻底清除感染的骨质,对骨质进行消毒和清创,去除死骨,严重时需要将病变的骨段切除,甚至需要植骨填充,达到骨骼愈合的目的;

2、窦道形成:慢性骨髓炎炎炎症难以吸收,局部可能会形成窦道,是慢性骨髓炎的手术指征。如果窦道比较明显,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同时也需要联合抗生素药物治疗,如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唑林钠等;

3、脓肿:慢性骨髓炎炎会刺激身体的免疫系统,导致免疫系统异常,局部可形成脓肿,脓肿不仅会造成骨质破坏,还会引起周围组织感染,甚至导致骨髓炎扩散。所以需要尽快进行手术切除脓肿,如果是脊柱部位的脓肿,可能还要进行椎管内麻醉,需要遵医嘱进行手术;

4、破坏:如果慢性骨髓炎患者的感染比较严重,可能会导致骨质被破坏,同时还可能会引起骨质增生,造成破坏。需要遵医嘱进行手术治疗,清除病灶,严重时需要植骨,有助于骨质的恢复。

除了以上指征外,若慢性骨髓炎患者的窦道较多,可能会引起体温升高,也属于手术指征。建议患者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术后做好日常护理工作,有助于病情早日恢复。

相关文章
取消
热门推荐
糖尿病
高血压
不孕不育
性病
腰间盘突出
肝病
妇产科
男科
皮肤科
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