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的肠炎可能表现为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尽快就医。
1.腹泻
腹泻通常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小肠和/或结肠炎症导致肠道功能紊乱。这些病原体产生的毒素或其直接作用于肠黏膜上皮细胞,导致电解质丢失和渗透性增加,进而引发腹泻。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时习惯频率,且粪便呈稀水样或含有未消化食物残渣。
2.腹痛
当胃肠道受到刺激时,会释放出一些炎症因子,这些因子会刺激神经末梢,从而引起腹痛的感觉。腹痛可能位于脐周或下腹部,疼痛程度可轻可重,有时伴随绞痛感。
3.恶心
由于胃肠蠕动异常,可能会出现恶心的情况。这是机体对于有害物质的一种防御反应,旨在通过呕吐将潜在的致病因素排出体外。患者可能感到咽喉部不适,有想要呕吐的冲动,但并不一定会真正呕吐。
4.呕吐
肠炎引起的呕吐是由于炎症刺激了肠胃壁上的感受器,这些感受器向中枢神经系统发送信号,导致呕吐反射的发生。呕吐通常发生在进食后不久,可能是突然发生的剧烈喷射状呕吐。
5.发热
发热是因为肠炎患者的免疫系统被激活以对抗入侵的病原体,此时体内产生内源性致热源,使体温调定点上升而引起发热。发热通常伴随着出汗不畅、头痛、乏力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高热惊厥。
针对肠炎的症状,可以进行血常规、大便常规以及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等实验室检查。治疗措施包括口服补液盐溶液预防脱水,重症患儿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头孢克肟颗粒等。家长应注意孩子的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冷、未经煮熟的食物,同时确保充足的休息,以促进病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