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病,常伴有多器官损害,以骨骼破坏、贫血、反复感染、肾功能损害、高钙血症为主要表现。由于多发性骨髓瘤可分泌一种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导致体内免疫功能失调,从而造成多发性骨髓瘤。临床上常通过血液检查、骨髓穿刺、胸部CT、腹部B超、MRI等检查,来确诊多发性骨髓瘤。
1、血液检查:表现为单克隆性浆细胞增多,其增生的单克隆浆细胞一般比正常多,而且有较多的前体细胞,呈多克隆性,免疫球蛋白也有较多的高度表达,所以通过血液检查基本可以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
2、骨髓穿刺:骨髓穿刺可显示骨质硬化、穿刺液黏稠、细胞增生,以及病理性骨折等,有助于确诊多发性骨髓瘤;
3、胸部CT:多发性骨髓瘤常侵犯胸部,出现多发的胸椎、胸骨破坏、胸膜增厚,还可发现软组织肿块,有助于确诊多发性骨髓瘤;
4、腹部B超:可显示脾脏增大、肝脾肿大,有助于确诊多发性骨髓瘤;
5、MRI:有助于判断病变部位,以及明确病变范围,有助于确诊多发性骨髓瘤。
此外,若出现贫血和肾功能损害,则需通过肾穿刺活检确诊多发性骨髓瘤。对于出现高钙血症的患者,可通过骨髓穿刺活检确诊多发性骨髓瘤。临床上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常采用化疗方式治疗,在化疗过程中,需要防止骨髓抑制的发生,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予合适的水化方案。此外,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接触化学放射性物质,以及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以免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