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的典型症状包括腹痛、腹泻、发热、脓血便和里急后重,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应尽快就医。
1.腹痛
腹痛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肠道炎症和痉挛所致。当致病菌侵入肠道时,会刺激肠壁神经纤维,导致疼痛信号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
腹痛通常位于脐周或下腹部,可能伴有腹部压痛或肌肉紧张。
2.腹泻
腹泻是由志贺氏菌毒素诱导的肠黏膜细胞过度分泌和电解质丢失增加所导致的。这些因素会导致大便次数增多和水分减少。腹泻可能导致排便频繁且粪便稀薄,严重时可伴随水样便。
3.发热
发热是因为机体免疫系统对病原体产生反应而出现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的情况。志贺氏菌感染会引起全身免疫应答,包括释放内源性致热源,从而提高体温。发热通常为不规则热型,可能伴有出汗、乏力等症状。
4.脓血便
脓血便是由志贺氏菌产生的毒素和宿主防御机制相互作用导致的肠道组织损伤和坏死。受损的黏膜会出血并形成溃疡,血液和坏死组织混合在粪便中形成脓血便。脓血便常呈红褐色或带有血丝,有时混有坏死组织,具有恶臭。
5.里急后重
里急后重主要是因为志贺氏菌毒素的作用使直肠受到刺激,导致肛门括约肌收缩增强,进而引发排便感强烈但无法顺利排出的现象。里急后重的症状主要集中在直肠和肛门区域,患者可能会感到肛门坠胀不适,伴随着强烈的排便欲望。
针对细菌性痢疾的诊断,可以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检测以及粪便培养等检验项目。治疗措施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如遵医嘱使用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药物。此外,建议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群,及时发现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饮用未经处理的自来水和食用生食,以预防志贺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