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中医研究院,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研究院现占地面积36500m2,建筑面积36000m2,开放床位480张。目前,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中医肝胆病学科,国家级重点专科(专病)4个——骨伤科、肾病科、针灸科、妇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个——肾病科,国家级重点研究室1个——慢性肾衰中医升降理论及应用重点研究室,国家级实验室1个——中医骨伤实验室,宁夏肾病研究所,自治区优势专科1个——骨伤科,自治区级重点专科2个——针灸科、中医妇科,院级重点专科6个——脾胃病科、肿瘤科、男性科、肛肠科、皮肤疮疡科、老年病科,设有治未病中心、传统治疗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国医堂、膏方门诊、回医病房、养生堂等。医院现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享受自治区特殊津贴专家2人,自治区级名中医4人,研究生导师4人。
作为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康复保健、文化为一体的省级综合性中医医院,多年来,医院始终围绕“仁爱、诚信、严谨、乐业”的核心价值观,坚持“弘扬祖国医学瑰宝、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办院宗旨,围绕中医药“六位一体”的整体发展思路,以强化医疗质量管理为手段,以重点专科建设为抓手,坚持继承与创新,积极吸收并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我所用,大力培育医院文化精神,紧紧围绕突出中医特色与坚持中西医治疗相结合,不断完善和提高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探索出了一条以发展中医药事业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靠管理与理念的创新,继承与发展的创新,突出中医药特色服务,更好地为广大群众健康服务。
近几年来,我国医疗费用持续增长,卫生费用占GDP的比重每年提升0.5个百分点,对有限的社会资源提出了严峻挑战,‘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治疗,是许多老百姓喜欢中医、中药的根本原因。同时,提高生活质量乃至生命质量的需求正日益增长,人们对医源性疾病、化学药物毒副作用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绿色健康”的理念方兴未艾。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人民群众对中医服务的需求将不断增强。
实施品牌战略中西结合克顽症
多年来,自治区中医研究院以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为主线,加强中医专科、专病的建设,大力实施名医、名科、名院战略,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先后在肾病的治疗,腰突症、颈椎病及各种慢性劳损性疾病等疑难杂症的治疗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肾病科是该院的重点科室,这个科独创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的方法,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点专病。目前,肾病科门诊在该病治疗方面,开展以中医药治疗为主的中药灌肠、穴位埋线、穴位注射、中药离子导入等9项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病特色疗法,积极开展血液透析等技术,扩大治疗范围,并自行研制专科特色制剂3种,运用临床,取得实效。据肾病科门诊有关负责人介绍,院方鼓励并支持他们作临床科研工作,科室的医务人员先后完成省部级科研课题2项,自治区卫生厅和银川市科技局科研课题各1项。
自治区中医研究院骨伤推拿科于2002年被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区级重点专科,2007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重点专科。2009年,该科又被自治区确定为全区第一批优势建设专科并得到多方面支持。该科始终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工作思路,采用手法按摩、雾化、薰蒸、小针刀、中药贴敷等特色疗法,配合运用现代技术电脑牵引床、颈椎治疗仪等治疗腰突症、颈椎病及各种慢性劳损性疾病,治愈好转率达85%以上。
另外,该院中西医结合妇科,运用纯中医药治疗妇科疑难杂症、不孕不育和乳腺疾病方面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受到了区内外患者的广泛好评。肝病科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以中药内服为主,辅以注射药物治疗各种慢性肝病所致的肝纤维化、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和肝胆消化性疾病效果较显著。随之,脾胃病专科、中医皮肤科、男性科和中医外科以及中医肿瘤科等六个院级重点专科在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注重临床实践和新技术的推广,不断丰富和积累诊疗经验,为医院专科建设和发展积蓄了重要力量。
注重人才增强自主创新力
作为一个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自治区中医研究院始终把人才的培养和自主创新放在首位。医院按照人才强院、特色建院的思路,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专科、专病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用政策和制度为人才培养提供保障,并积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爱护人才、用好人才的氛围,稳定了技术骨干,带动了专科的建设与发展。
医院先后选派了数批优秀中青年技术人员,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培训基地学习深造,促使住院医师接受系统的多学科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并通过鼓励自学、业务考试考核、聘请院外专家讲学、选派技术骨干参加学术会议交流等形式,提高在职人员的业务能力。同时,院方还积极鼓励老中医、老专家进行师带徒的工作,医院有2名名老中医专家被选为第二批全国老中医师带徒指导老师,3名继承人经卫生厅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专家评审验收合格出师,目前已成为医院的技术骨干。另外,医院返聘了多名退休的院内外知名专家在医院长期坐诊或指导科室业务工作,充分发挥他们在专病防治方面的传、帮、带作用。
这几年医院充分利用医院制剂室条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院内制剂,共研制和开发院内制剂23种,其中胶囊剂13种、口服液6种、酊剂1种、洗剂1种。部分已形成系列品种,取得了较好效益,进一步增强了医院的自主创新能力。
培育民族医药书新篇
近年来,自治区中医研究院通过确立中医文化价值理念,建立中医文化行为规范,实施中医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建设,将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医疗服务实践的各个方面,使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了解中医、热爱中医、相信中医、选择中医、应用中医。
“仁爱、诚信、严谨、乐业”是中医研究院的核心价值观,医院提出“弘扬祖国医学瑰宝,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办院宗旨,努力以中医特色专科、专病为支撑,弘扬民族文化。通过建设医院中医文化长廊和反映医院特色的装潢风格、文化石等标志性建筑,建立具有中医特色鲜明的识别系统,提供完善的便民利民措施,着力营造一种“以病人为中心”、中医气息浓郁的物质文化氛围。同时,将医院的精神文化变成医务人员的行为规范,制订医院《医疗质量考核评价指南》和《常见病中西医诊疗规范》等,强化服务质量意识。推出医院院徽、院歌,编印医院《工作人员文化手册》,举办医护人员职业礼仪培训班,增强职工对文化的认同感,并在潜移默化中使职工内化为自觉意识和规范行为。
早在1997年,中医研究院就成立了回族医药研究所。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同全国20多个回族医药部门、社会科研、学术团体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科研协作,取得了初步成果。该所已先后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民族医药文献整理科研课题2项,发表、收集、整理回族医药学术论文300余篇,编纂《中国回族医药》、《回族医方集粹》、《回族医典发微》等回族医药专著3部,参编并出版《中国传统医药概览》1部,参编出版《宁夏药志》1部,开发《回回药方》中独具特色、疗效显著的药方研究13首。
大爱无疆救死扶伤创一流
泰戈尔曾说:天空不留痕迹,但我已飞过,时间无情的流走,带走了我们的青春,却留下了我们的脚印,留下了我们年轻的欢笑和感人的事迹。
自治区中医研究院自创办以来,根据自身特点、发展现状和市场定位,努力打造出“救死扶伤、恪尽职守、团队协作、争创一流”的医院精神,创建了以人性化管理为手段,中西医结合诊疗水平较先进的全国知名、全区一流的现代化中医医院。
医院积极开展定期送医、送药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工作,树立了医院的良好社会形象。去年,医院筹措资金3万余元,解决了包扶村泾原县六盘山镇李庄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缺口。“六一”儿童节前夕,医院又将2000余元的学习用品和文体器材捐赠给李庄小学的学生,医院还组织专家到李庄村为村民进行义诊,共义诊群众300余人次,发放药品3.8万元,受到了村民的普遍欢迎。
同时,医院始终把解决群众反映的"看病难、看病贵"等突出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控制医疗费用增长,减轻群众负担办实事、出实招、见实效。近年来,通过严格执行医疗机构各种检查结果的互认制度,减少重复检查,认真贯彻执行药品集中招标“三统一”的规定,降低药品的采购成本,跟踪科室用药均数,把超标处方作为医疗缺陷,与医护人员的个人考核挂钩。三年来,医院对经济困难的患者减免20%的挂号费、检查费、治疗费、床位费和煎药费,共减免费用达10万余元,对长期进行血液透析的病人减免部分透析费用,减免费用达60余万元,让群众得到了真正的实惠。
一份真换一份善,一份情换一份爱,自治区中医研究院全体医护人员也在回报的微笑中,使心灵得以净化升华。正如院长黄涌所说:“我们用忙碌、辛苦和微笑,去唱生命的歌谣,把‘人’字写大,把‘白衣天使’写真。”
医院先后荣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院内科研成果转化形成医院制剂达4个剂型28个品种,编撰学术专著6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千篇。
近年来,医院先后被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自治区党委、政府授予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民族医药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百姓放心医院”、全区先进基层党组织、自治区“文明单位”、自治区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状、“行风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