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缺血性改变是指脑干部位的血液供应减少或中断,导致局部脑组织发生缺氧和代谢障碍。
脑干缺血性改变通常由大脑后循环系统供血不足引起,可能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出血、血管痉挛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会导致脑干区域的血液循环受阻,从而引发缺血性病变。患者可能出现眩晕、恶心呕吐、
磁共振成像(MRI)是常用的诊断手段之一,可以显示脑干结构异常;此外,头颅CTA也可用于评估脑干血管情况。针对脑干缺血性改变的治疗方法包括抗凝治疗如低分子量肝素注射液、阿加曲班注射液等以及降纤治疗如注射用重组链激酶、注射用尿激酶等。对于急性发作的脑干梗死,溶栓治疗也是有效的抢救措施。
建议定期监测血压、血糖水平,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保持均衡饮食并适量运动以预防脑干缺血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