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成员: 医生5位、主任医师4位
详细介绍:
我院肾病科创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当时归属于内二科,创始人为杜锦海主任医师,杜老学验俱丰,其治疗慢性肾脏病的验方“氮质合剂”、“银翘合剂”、“玉米须合剂”等至今仍在我科临床广泛使用。科室注重临床、科研、教学齐头并进,始终践行“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建设有中医特色与优势的肾病专科”,已形成“慢肾风”、“慢肾衰”、“劳淋”、“肾水”等优势病种,中医特色新明,除了杜老的验方外,科室还有许多疗效肯定的协定处方,诸如治疗慢性肾炎的“青风藤合剂”、治疗肾性血尿的“上巳菜合剂”、治疗慢肾衰的“三草尿毒灵合剂”等。并开展了中药保留灌肠、穴位敷贴、耳穴、中药外洗方、多功能灸等多种中医适宜技术治疗慢性肾脏病及其并发症。目前正在进行抗风湿方治疗慢性肾炎的相关研究,该项研究可望进一步提高慢性肾炎的临床疗效。
主诊专家
徐明:肾病风湿科主任,主任医师,1984年毕业于福建中医学院。第七届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委员,厦门市第二、三、四届医学会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厦门市第一届医师协会肾脏病医师分会委员,第一届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医、教、研工作30余年,在中医药诊疗肾脏病及中医疑难杂证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尤擅长类风湿关节炎、狼疮性肾炎、强直性脊柱炎、肾炎、肾病综合、尿路感染、尿路结石、慢性肾衰等肾脏病的诊治。发表论文20余篇,编著3本。
许正锦: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血透室负责人,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研究生部。现为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肾病分会理事,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委员,福建省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委员,厦门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分会委员,厦门市医学会肾病分会常务委员,厦门市郭宇英名老中医工作室负责人。第二批厦门市优秀中青年中医后备人才。已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1篇),主编著作1部,参编著作4部,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地市级课题2项。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肾脏内科疾病(如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蛋白尿/血尿、IgA肾病、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急性与慢性肾衰竭、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等),尤其对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经验较丰富。擅长动静脉内瘘术、长期深静脉置管术、肾囊肿穿刺硬化术、肾活检术、血液透析技术。
特色诊疗慢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慢肾风是以尿检异常为主,临床以浮肿、尿浊或尿血、腰酸腰痛、乏力、头晕、尿少或多尿等为主要表现,每遇外感、劳累等因素加重。肾风最早记载见于《素问·奇病论》:“有病疣然,如有水状……病生在肾,名曰肾风。”肾风与西医学中慢性肾小球肾炎类同,尤其以IgA肾病多见。慢肾风若不积极治疗,肾功能可逐年下降,到晚期需依靠血液净化或肾移植治疗。中医药在本病中的作用非常重要,早期进行干预且坚持治疗者,可有效延缓病情进展。我科治疗主要采取辨证使用中药饮片,临床疗效满意。其中常规辨证论治联合抗风湿法治疗慢性肾炎已逐渐成为慢肾风的治疗体系。
慢肾衰(慢性肾衰竭):慢性肾衰以少尿或无尿,水肿,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乏力,头昏或头痛,面色少华等为主要症状。多为正气虚衰、浊毒、瘀血壅滞肾络,导致肾脏失去开阖功能,浊毒潴留于体内而发病。感受外邪、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是本病的常见诱因。西医学认为本病为各种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与继发性肾脏疾病(如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等)迁延不愈发展而来。慢性肾衰到晚期需依靠血液净化或肾移植治疗,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经济与心理负担,因此早期防治非常重要。我科治疗本病多采用内外结合,其中内治主要采取辨证使用中药饮片,外治主要为中药保留灌肠、穴位敷贴、穴位注射等,通过内外兼治手段,能有效延缓慢肾衰的进展,保护患者残存肾功能,明显推迟患者进入透析的时间。
肾水(肾病综合征):肾水是由多种原因损及肾脏所致,以长期浮肿,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为主要表现的水肿类疾病。肾水之名出自《金匾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肾水者,其腹大,脐肿腰痛,不得溺,阴下湿如牛鼻上汗,其足逆冷。”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肾病综合征。我科通过在不同阶段辨证使用中药饮片,不仅可明显减轻激素与免疫抑制剂的不良反应,而且可增加患者对激素的敏感性,有效减少激素撤减期的复发率。
知名院内制剂:
协定处方1:三草尿毒灵合剂,适用于脾肾气(阳)虚、浊毒瘀阻型慢肾衰。
协定处方2:玉米须合剂,适用于脾肾气阴两虚、湿热内蕴型慢性肾炎。
协定处方3:灌肠A方,适用于脾肾两虚、浊毒内蕴型慢肾衰。
科室展示 院内地址住院部:总院住院楼13楼(血透室位于住院部3楼)
门诊:总院门诊楼2楼内科区域
预约就诊查看就诊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