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掏破了引发外耳道炎可能是由挖耳过度导致外耳道皮肤损伤、外耳道异物、外耳道真菌感染、化脓性中耳炎波及外耳道、外耳道湿疹等病因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获得适当的治疗。
1.挖耳过度导致外耳道皮肤损伤
外耳道皮肤本身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可以抵御外界病原体侵入。当频繁地挖耳导致皮肤破损时,会导致局部防御能力下降,从而引起细菌、真菌等致病微生物入侵并繁殖,进而诱发炎症。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抗生素软膏进行局部涂抹,如红霉素软膏、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等。
2.外耳道异物
外耳道异物是指固体物质进入外耳道后不能自行排出,刺激外耳道黏膜产生炎症反应,出现充血水肿和渗出的情况,严重者还会形成疖肿或者囊肿。取出外耳道异物前需先用酒精棉签轻拭外耳道口周围,待耵聍软化后再轻轻旋转掏出,必要时也可由医生使用镊子夹取。
3.外耳道真菌感染
外耳道真菌感染是由真菌引起的外耳道炎症,真菌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毒素和酶类物质,这些物质能够溶解角质层,同时也会释放出一些代谢产物,对组织造成刺激和腐蚀作用,导致外耳道皮肤受损。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含有抗真菌成分的药膏进行治疗,比如酮康唑乳膏、特比萘芬乳膏等。
4.化脓性中耳炎波及外耳道
化脓性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全部或部分结构的化脓性炎症病变,若病情进一步发展,炎症可能会向邻近部位蔓延,导致外耳道受到炎症侵犯而发生炎症反应。针对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通常包括口服或静脉注射抗生素以及鼓室通气管置入术,以清除中耳腔内的积液和病原体。
5.外耳道湿疹
外耳道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炎症反应,由于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包括环境、饮食、遗传等。湿疹会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易受细菌、真菌和其他有害物质的侵袭,从而引发炎症。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进行局部治疗,如氢化可的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
建议定期清洁外耳道,但不要过于频繁以免损伤皮肤。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检查,例如耳镜检查或听力测试,以评估外耳道炎的程度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