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成员: 医生25位、主任医师9位
详细介绍:
1946年同济大学医学院迁回上海后将中美医院收回为附属医院。由刚从德国回国的裘法祖教授任骨科主任。1947年裘法祖教授主持外科工作后,聘请屠开元教授担任骨科主任。1955年同济医学院由上海迁汉,1956年8月成立外科学和系统外科学教研组,这两个教研组的骨科分别由王泰仪、徐新六讲师负责,1958年成立统一的骨科专业组。同济医院骨科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经由王泰仪、罗永湘、夏仁云、陈安民、李锋到现在郭风劲几届主任的辛勤耕耘,现已成为拥有 120 张床位,集医疗、教学、科研三位一体,具有较高医疗声誉和学术声誉的医疗教学研究中心和医学学术机构。
我科所属骨科治疗室,担负四肢、脊柱骨折脱位的整复、固定、复查等任务,建院之初即告成立。现在骨科治疗室主要担任急诊、门诊骨折、脱位病人的整复、固定与复查工作,对疑难、复杂以及关节内骨折的整复与固定都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
50年代骨科首先在国内开展髓内针内固定治疗长管骨骨折,并自制一套髓内针扩大器,为完善髓内针的应用起到积极的作用,是当时国内应用髓内针经验丰富的医院之一。50年代后期开始研制人工关节,在当时设备不足的情况下,土法上马,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制成人工关节,首先为一女病人切除肱骨上端肿瘤后置入自制人工肱骨头,是国内独立研制和开展人工关节置换术最早的医院。此外还开展了四肢各部位瘤段切除术,脊柱及四肢各关节的结核病灶清除术以及为髋部恶性肿瘤患者施行技术难度很大的半骨盆切除术。
60年代处理四肢血管损伤和神经损伤积累了一定的经验。1965年断指移位再造拇指获得成功。1967~1968年断腿移位再植成功,有三例得到长期随访,至今生活能自理并能顺利完成所担负的工作。
70年代开展显微外科的实验及临床工作。770年代后期在临床上开展显微外科手术十余项,如吻合血管的皮瓣移植修复远离部位的软组织缺损;吻合血管的腓骨及髂骨移植治疗长管骨大段缺损;吻合血管神经肌肉移植治疗前臂Volkmann氏缺血性挛缩;周围神经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等。此外还开展了各种带血管或带神经的皮瓣转位术,修复不同部位的组织缺损。在国内率先开展同种异体手指移植及吻合血管同种异体膝关节移植术。
80年代以来开展脊柱侧弯的手术疗法,使中度甚至重度脊柱侧弯患者得到较满意的矫正。此外还开展骶尾部巨大肿瘤切除术、颈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等大型手术,并成功开展了小儿自体肢体异位再植术,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获得了好评。1987年以来开展了各种缓释体在骨科临床的运用:聚甲基丙烯酸酯-庆大霉素珠链治疗慢性骨髓炎(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RFP-陶瓷人工骨核治疗骨与关节结核(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88年在实验研究基础上临床应用载抗癌药的骨水泥治疗恶性骨肿瘤获得良好疗效,1989年进一步发展为可吸收缓释体应用于临床。1989年购买德国关节镜,正式开展对膝关节疾患的检查与治疗工作。
90年代以来开展了椎体截骨椎弓根固定术治疗脊柱后突(驼背)畸形;应用钉、棒、钩系统治疗脊柱侧弯;颈椎后路“Z”形椎管扩大成形术;颈动脉、股动脉外膜剥离、选择性脊神经后根暨周围神经切断治疗痉挛性脑瘫;神经端侧缝合治疗周围神长段缺损及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临床的运用。
近年来,随着临床医疗特色技术的成熟发展,同时,为适应学科发展、专业化的需要以及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专业化的服务,我科于2002年成立了人工关节置换中心和脊柱外科中心。2000年以来,我科开展髋、膝、踝、肩、肘、指关节置换术治疗相应关节疾病,率先在省内开展了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加长柄全髋关节置换术、半骨盆切除重建术、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短柄全髋置换术、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人工桡骨头置换术等新手术及高难度手术。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髋关节周围旋转截骨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此外还自行研制了螺杆式拔钉器并应用于临床(获武汉市科技发明三等奖)。目前脊柱外科中心常规开展的脊柱外科手术有:经前后路脊柱侧弯三维矫形术、经颈前路单/多节段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病、上颈椎后路手术治疗(含侧块固定术)各种上颈椎疾患(创伤、失稳、先天性畸形)、后路一期脊柱肿瘤全切除+脊柱椎体重建术、脊柱结核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前路/后路内固定术、脊柱骨折前后路手术、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各种腰椎退行性疾病(失稳、滑脱、椎管狭窄等)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手术治疗等,同时还开展了一批新技术、新业务,如在全省率先开展的“颈椎间盘置换术”;“重度脊柱侧弯三维矫形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短节段的后路内固定术” 治疗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以及上颈段肿瘤全切除等高难度手术,都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