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可能伴随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发热、脓血便等典型症状,如果症状持续或出现后遗症,应尽快就医。
1.腹痛
痢疾是由志贺菌属感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志贺氏菌侵入结肠黏膜下淋巴组织,刺激局部神经丛,导致平滑肌痉挛和收缩而引发腹痛。腹痛通常位于脐周或下腹部,可能伴有绞痛感。
2.腹泻
志贺氏菌产生的内毒素可直接作用于肠黏膜上皮细胞,使细胞受损脱落,进而影响水分吸收,导致腹泻的发生。
腹泻常伴随频繁排稀水样或黏液状大便,严重时可能导致脱水。
3.里急后重
当志贺氏菌随血液循环扩散至全身,此时可能会出现炎症反应,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导致里急后重的症状发生。里急后重表现为排便意愿强烈但无法排出或仅排出少量粪便。
4.发热
志贺氏菌感染会激发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炎症反应,从而引起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导致发热现象的发生。发热通常为稽留热或不规则热型,可能伴有出汗不畅和乏力等症状。
5.脓血便
志贺氏菌感染会引起结肠黏膜坏死、溃疡形成,这些病变处容易出血并形成脓性分泌物,随着病情进展,患者会出现脓血便的现象。脓血便多为鲜红色血液混杂在黄色或白色粪便中,有时带有黏液或坏死组织。
针对痢疾的相关诊断,可以进行霍乱弧菌培养、血常规以及电解质分析等。治疗措施包括抗生素治疗如环丙沙星、诺氟沙星等。在确诊或疑似患有痢疾后,应避免摄入未经处理的生食或饮用未经煮沸的自来水,以减少志贺菌传播的风险。同时注意个人卫生,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以免因治疗不当而导致后遗症的发生。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