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型紫癜的症状包括皮肤紫癜、腹痛、关节肿胀、血尿、便血,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尽快就医以评估治疗。
1.皮肤紫癜
腹型紫癜患者由于毛细血管脆性增加和通透性增高,红细胞外渗导致血液流出毛细血管外形成紫癜。这些微小血管损伤会导致局部出血,形成皮下淤点或淤斑。皮肤紫癜通常出现在四肢伸侧、臀部等部位,有时也可见于面部和躯干。
2.腹痛
腹型紫癜患者的腹壁毛细血管发生炎症反应,当腹壁毛细血管破裂时会引起疼痛。
腹壁毛细血管炎是腹型紫癜的主要病理改变之一,可导致腹部不适和疼痛。腹痛可能位于脐周或下腹部,疼痛程度可轻可重,严重者可能会出现绞痛。
3.关节肿胀
腹型紫癜患者免疫系统异常激活,产生IgA类自身抗体,导致循环中存在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在关节滑膜上,刺激滑膜增生肥厚并分泌大量粘液样液体积聚其中而致病。腹型紫癜引起的关节肿胀常见于膝关节、踝关节等大关节,但也有可能影响手指、手腕等小关节。
4.血尿
血尿的发生与肾小球内压力升高有关,可能是由于过敏反应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血尿通常表现为尿色深黄或呈红色,严重时可能出现酱油色尿液。
5.便血
腹型紫癜患者胃肠道黏膜受到炎症因子的刺激和损害,可能导致毛细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肠腔引起便血。便血多为新鲜出血,常伴有黑色柏油样便或鲜血便,严重时可导致贫血。
针对腹型紫癜的症状,可以进行血常规、尿常规以及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以评估血液和消化道状况。必要时还可进行组织活检或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波扫描来辅助诊断。治疗措施包括遵医嘱使用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重症患者需住院接受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患者应避免食用可能诱发过敏反应的食物,保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减少腹壁毛细血管破裂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