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即慢性丙型肝炎,病因相对复杂,可能导致肝脏炎症以及纤维化,并导致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后果。病理改变主要为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炎症、坏死、纤维化。慢性丙型肝炎常由病毒感染引起,如HCV,可通过血液、体液传播,日常密切接触、性接触也可能会导致传播。此外,母婴垂直传播、输血及器官移植、使用HCV感染者血液制品也可能会导致感染。
一、病因:
1、HCV感染:是丙肝最主要的原因,在我国,约有90%以上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是由于HCV-1型感染所致;
2、母婴垂直传播:慢性丙型肝炎病毒可通过母婴传播,如宫内感染、围生期、分娩后的传播。此外,若母亲为HCV携带者,在分娩时,胎儿若获得HCV,也可能会被感染;
3、输血及器官移植:如器官移植的供体,或者受者体内的HCV污染血液,而受者在接受移植后,可能会被感染;
4、使用HCV感染者血液制品:如未经严格消毒的针刺、器官移植、血液透析等,也可能会导致感染。
二、病理改变:
慢性丙型肝炎可导致肝细胞坏死、炎症反应,进而出现纤维化,甚至肝硬化、肝癌等严重的并发症,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一定要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可选择直接抗病毒药物,也可选择DNA药物或者RNA药物。一般在抗病毒治疗后,纤维化可有所好转,但未经治疗的丙型肝炎可能会发展为肝硬化、肝癌,必要时可行肝移植。
因此,若怀疑自身患有丙型肝炎,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完善相关检查,如血常规、肝功能、HCV抗体、丙肝病毒抗体、甲胎蛋白等,以明确诊断。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