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感染可能表现为红肿、疼痛、皮温升高、脓液分泌和发热,需要及时就医并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治疗。
1.红肿
由于炎症因子刺激周围组织,导致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使局部出现红肿。红肿通常出现在受伤或手术切口处,可能伴有局部皮肤发红、温度升高等现象。
2.疼痛
疼痛是由神经受到炎症刺激而产生的。当细菌通过受损的皮肤进入身体时,会引起免疫系统的反应,产生炎症介质,这些介质会刺激神经末梢,引发疼痛感。
疼痛一般集中在伤口附近,程度可轻可重,严重时可能导致活动受限。
3.皮温升高
皮温升高是机体防御机制的一部分,旨在帮助抵抗感染。当身体感知到外来病原体入侵时,会启动免疫应答,其中包括释放内源性致热原,这些物质会导致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从而引起发热。患者可能会感到局部皮肤温暖,尤其是在感染区域。
4.脓液分泌
脓液分泌是因为白细胞聚集在感染部位,吞噬并杀死病原体后产生的。这些死亡的白细胞和其他炎性细胞会形成脓液。脓液通常从伤口或窦道中渗出,颜色可以是白色、黄色或其他颜色,质地可能为浓稠或稀薄。
5.发热
发热可能是感染的一个直接后果,因为感染会导致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炎症反应,进而引起体温上升。发热通常伴随着全身不适、头痛、食欲减退等症状,在感染引起的发热中尤为明显。
针对伤口感染的症状,建议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检测等以评估感染情况。治疗措施可能包括口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氨苄西林丙磺舒分散片等药物治疗。患者平时应注意保持伤口干燥清洁,避免接触污染物,以促进愈合和预防感染扩散。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