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人民医院

深圳市人民医院
深圳市人民医院
别名: 深圳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纠正
急诊科介绍

科室成员: 医生12位、主任医师1位

详细介绍:

急诊科是医院中24小时开放,接诊救治急危重症的门户和重要场所,其医疗救治工作由院前急救、院内抢救及诊检处置、危重病监护室与急诊留观病房四个部分组成。

目前我院急诊科业务用房面积2200平方米,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发热诊室、院前急救、抢救室、EICU病房、手术室、清创室、留观病房、输液室、放射科、检验科、B超室、药房、收费住院处等多个部门。EICU病房配有高智能化的12导联中央心电监护仪、呼吸机、临时心脏起搏器、除颤器。院前拥有四辆救护车,其中三辆重症监护型救护车,配备进口心电监护除颤仪、呼吸机、心脏泵、自动体表除颤仪、吸引、供氧等先进医疗设备,并配备了先进的通讯设备,是深圳市最早、最重要的120网络医院,设置了抢救生命的“胸痛绿色通道、脑外伤绿色通道体系”。

为便于工作将急诊科分为四个工作区:即一楼东区为抢救室、手术室、清创室、药房、放射科及注射室;一楼西区为各科诊室及B超室,一楼大厅设分诊挂号处;二楼东区为输液区;西区为EICU病房及留观病房,建立了呼叫电传系统及处方、病历的电子化书写、储存。急诊科自上世纪末的1999年就已构建成为独立的、功能基本齐全的急危重症医学部,整栋急诊大楼均为中央空调、中央供氧、中央负压吸引及中央呼叫系统,科室的布局及功能基本达到了现代急诊急救的要求。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集临床、科研、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急诊(急救)医疗体系,是深圳市目前规模最大、综合技术力量雄厚、抢救设备先进的急重危医学优势专科。

自2003年“非典”催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列》,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颁布施行,和连续三年“全国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开展,特别是进入2008年后数起重大的应急救灾,尤其四川强烈地震后健全急危重症医学部(急诊科)在救治伤员所展现的中流砥柱作用,急诊及其院前救治急危重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越来越为政府和社会所关注和重视。我院急诊也在这样形式促进下有了长足发展:针对应诊高峰可依即定方案及时调整增加班岗,专设抢救班岗和二、三线值班,在原有人员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增加拓宽了接诊管径(急救通过量),一定程度缓解急诊压力,包括接诊、抢救、留观以及重危急症陪送检查,科学严谨地明示急诊流程和执行分诊标准,严控医疗质量,明确各岗位职责和应急预案的启动机制。加强业务建设,在急诊专业基础上加强了专攻心血管、脑血管、呼吸、中毒、复苏、创伤手术等亚专业人才的培养,积极开展救治新技术、新业务,为急诊急救病人提供全面及时的诊治抢救。强化院前技术和纪律,保证院前资质的达标。树立医德医风的表率,培养、强化科室文化、团队精神。

在政府和市卫生局的关切下,2008年已立项再次升级改造急诊科达3300平方米,将院前急救、院内抢救、创伤救治和危重病监护有机结合,以病人为中心,以时间为标尺,在最短时间内给病人以及时、有效、全面的救治,针对急危重症患者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一站式救治中心和生命的绿色通道。为此将依据2006年卫生部关于急诊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的基本条件在原规模基础上增设标准急诊手术室、 ICU和急诊病房,增设急诊彩超、16排螺旋CT,再增加用地面积1200平米,将整栋三层楼科学规划,完善一站式急救模式,避免空间距离造成诊治救助的延误。急诊模式由“依赖型” 过渡到 “相对独立型”的专业急诊部,急诊轮转医生由“专科病房派出型”转变为“急诊主动置换型”和“应急派出型”,即将成为深圳市首个不用出急诊楼而完成急重危患者诊查救治的一站式救治中心。

工作量:近年急诊工作量持续增大,高峰季节月诊量、输液人次均达两万以上,全年急诊人次在18万上下,输液达16万人次左右;抢救危重病人万余人次,抢救成功率在98%以上。

人员:急诊科是一个拥有着115位在岗医务人员最大的临床第一线科室,目前设置科主任一名:单爱军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副主任一名:刘海华、副主任医师;护士长三人:林慧绒科护长,甘美连和彭朝林区护长。目前在岗医师40人,高级职称16名,中级职称21名,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11人,在读研究生3人;高级护师2名,主管护师7名、护师16名、护士35名;院前急救共14人,医师4人,护士4人,司机6人。

科室医生
擅长疾病
健康资讯
取消
热门推荐
糖尿病
高血压
不孕不育
性病
腰间盘突出
肝病
妇产科
男科
皮肤科
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