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西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西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西院
别名: 上海曙光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医院 公立 纠正
骨伤科介绍

科室成员: 医生22位、主任医师5位

详细介绍:

优势项目:1骨质疏松症;2颈椎病;3骨关节病;4腰腿痛;5股骨头坏死

科室员工数:27人学科带头人:石印玉,詹红生博士生导师:1石印玉;2詹红生

主任医师数:3人副主任医师数:9人主治医师数:9人住院医师数:6人

科室临床特色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骨伤科与上海中医药大学骨伤科研究所、上海市名中医石印玉学术经验研究工作室实行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组建成立了“石氏伤科医学中心”。专科主攻骨与关节疾病,运用麻醉下手法整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技术,仰卧位拔伸整复手法治疗颈椎病技术,单穴深刺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技术等各种诊治手段,治疗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病、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骨坏死等骨伤科疑难杂病。专科拥有相关自制制剂8种。专科目前有专职工作人员30余名,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名、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9名。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10名。建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骨与关节病理学”三级实验室。先后承担部市级科研项目30余项。

科室业务发展

科室主攻骨质疏松、骨关节病等退行性疾病。运用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的研究方面已开展大量工作,临床与基础研究显示补肾中药能增加骨量,改善全身情况,自行研制的密骨胶囊运用于临床,有效率达90%以上,取得良好的效果,并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临床试验批文,已经结束Ⅲ期临床试验。与之相关的研究“补肾中药综合改善骨质量作用优势的新认识”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补肾益精方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细胞学研究及对此方法的评价”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在骨关节病方面(包括膝、髋等关节以及股骨头坏死等疾病),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分别运用滋阴柔肝或益肾壮骨的中药药物,如自制养血软坚胶囊等在临床中使用治疗膝骨关节病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及软骨保护作用。其特点为起效快、后续维持时间长,无毒副作用,有效率达到80%,居国内领先水平,优于西药对照药(芬必得)。同时采用在中药治疗下辅助有限手术治疗晚期骨关节病,减少患者的病痛,延迟关节置换的时间。同时另一服药量更小、服用更方便、结构较清楚的治疗骨关节炎的中药新制剂——“金力胶囊”已经获得上海市药监局的新药批文。目前运用中医药综合治疗股骨头坏死获得上海市卫生局的重点资助。

在颈椎病和腰腿痛方面运用针灸、手法相结合,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仰卧拔伸手法治疗颈椎病经过近273例的多中心临床观察,已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专家验收。作为首批中医诊疗技术项目在全国推广应用。

科室历史沿革

自1960年第十、第十一人民医院合并成立曙光医院,前身为第十一人民医院的中医伤科正式命名为曙光医院骨伤科。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建设发展,现已成为以石氏伤科为主、集上海伤科著名流派为一体的上海市中医骨伤科医疗协作中心。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建设发展,现已成为以石氏伤科为主、集上海伤科著名流派为一体的上海市中医骨伤科医疗协作中心。建于1986年的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研究所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骨与关节病理学”三级实验室,具备了进行骨与关节组织病理、细胞病理和分子病理学研究的系统的实验技术和方法。本着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相结合并为临床服务的宗旨,研究所于2001年起转制到曙光医院,与医院骨伤科、骨伤科教研室和骨伤科研究室实行所、科、室一体化的管理体制。2006年5月30日,在上海市卫生局、上海中医药大学以及医院领导的共同关心下,作为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传承工程项目之一,由上海市名老中医石印玉学术经验研究工作室、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骨伤科和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共同组建的石氏伤科医学中心正式成立。由享誉海内外的石氏伤科学术继承人、上海市名中医石印玉教授领衔,秉承具有130余年历史的“石氏伤科”治伤理论和经验,结合现代最新研究成果,采用中西技术,诊治各种骨伤科疑难病症。2001年以来,承担各级各类课题34项,其中国家级课题6项,部市级课题14项,局级课题10项,横向课题4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教育部等部市级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5项,个人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138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10部;申请发明专利4项、获授权1项;培养博士后3名,博士生8名,硕士生19名。

科室特色装备

关节镜(Stryker-3000,美国),27万元

万能研究显微镜(中国),7.6万元

双能X线骨密度仪(DPL-L,美国),100万元

骨物质仪(中国),5.8万元

X线C臂透视机(Philips,荷兰),69万元

肌电图(共享)(keypoint-300,丹麦),41.3万元

医学图象分析管理系统(Cmisa-99B,中国),38万元

MES肌肉功能分析仪(01S20,美国),86万元

C型臂数字减影机(Philips,荷兰),223万元

硬组织切片机(LEICA RM 2165,美国),$2万元

CMIAS-99B型仪器医学图像分析系统(PIII500/BG128M/17,中国),22万元

基因分子定量PCR扩增仪(ROCHE,美国),56万元

电动植皮机(Zimmer,美国),8万元

手术显微镜(Vario/588,德国),60万元

关节镜(C3110,美国),35万元

FDM-PACS系统(中国),13万元

CT机(共享)(BRILLANCE,以色列),620万元

MRI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共享)(1.5T,美国),1143万元

X线C臂透视机(德国, 西门子),60万元

超声骨密度仪(GE,美国),$2.5万元

双能X线骨密度仪(GE Lunar,美国),$13万元

学科带头人介绍

石印玉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64年上海中医学院毕业后到曙光医院工作,并随父石幼山先生临证研习石氏伤科的理论和经验。先后任曙光医院骨伤科主任,曙光医院院长,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骨伤病研究所所长。现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班指导老师。在临床、科研、教学40余年中,石印玉教授系统整理了石氏伤科传统经验,体现其特色和价值。同时他立足当代,在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病、脊柱疾病方面开展大量工作,获得了良好的疗效。先后承担国家九五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等课题十数项。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基础研究奖、中华中医药学会奖、上海市科委科技进步奖、上海市卫生局临床医学成果奖、等部局级奖项10余项。主编和参编《石筱山、石幼山治伤经验及验方选》等著作20余种,发表论文近60篇。目前石印玉教授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副会长、国家新药审批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兼骨伤科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骨伤杂志》副主编,《中医骨伤》、《中医正骨》编委。

詹红生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博士后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所长,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骨伤科主任、曙光临床医学院中医骨伤科学教研室主任、石氏伤科医学中心副主任,上海市“中医骨伤科学”重点建设学科负责人;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委员,中国中医西结合学会脊柱医学分会委员,《中国骨伤》杂志编委,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委员兼秘书,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器官纤维化专业委员会委员,南阳理工学院张仲景国医学院兼职教授。

主要从事颈椎病、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病等的防治研究及中医药临床评价方法学的研究工作。近年来的主要研究成果有:①系统整理研究治疗颈椎病技术——仰卧位拔伸整复手法,获上海市临床医疗成果三等奖,并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入首批中医临床适宜技术推广计划项目在国内推广应用;②根据石印玉教授提出的“骨节错缝、气血不通、筋骨失和”为退行性颈腰椎病发病关键病机的观点,建立无创伤性家兔颈椎病模型,深入研究了手法及中药防治颈椎病的作用机理,获浙江省科技奖三等奖;③开展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候研究,系统研究并部分阐明了中药综合改善骨骼质量的细胞与分子生物学机制,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④完善了体外培养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评价的技术方法,建立了相关的中药含药血清实验方法及其质量控制规范,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⑤研究补肾、柔肝中药对软骨细胞生物功能的影响,阐释中药修复软骨损伤的生物学机制,获中华中西医结合学会和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⑥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研制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6类新药——密骨胶囊,治疗骨关节病的新药软骨利和金力胶囊等中药制剂。

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支撑计划、“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17项,获省部级奖励11项,发表论文69篇,主编或编写教材、专著15部(种),申请发明专利3项(已授权1项)。2000年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2003年入选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曙光计划”,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2005年当选首届“中国中医药十大杰出青年”。

科技成果

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02)补肾中药综合改善骨骼质量作用优势的新认识(石印玉)

中国高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2)芪麝颈康丸治疗颈椎病的应用基础研究(沈陪芝③,徐宇⑦)

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1)动静力失衡性颈椎间盘退变模型的建立及益气化瘀方延缓其退变的机理研究(沈陪芝③,徐宇⑦)

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04)补肾、柔肝中药对软骨细胞生物功能的影响(石印玉①,曹月龙②)

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2002)益气化瘀法延缓椎间盘退变的机理研究(沈陪芝③,徐宇⑦)

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4)补肾、柔肝中药对软骨细胞生物功能的影响(石印玉①,曹月龙②)

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2)补肾益精方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细胞学研究及对此方法的评价(石印玉①,赵咏芳②)

科室医生
擅长疾病
健康资讯
取消
热门推荐
糖尿病
高血压
不孕不育
性病
腰间盘突出
肝病
妇产科
男科
皮肤科
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