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遗症可能包括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畸形和关节僵硬,这些症状可能需要医疗干预和康复治疗。
1.疼痛
骨折发生时,骨质完整性被破坏,周围软组织受损,神经受到刺激,从而引发疼痛。这种疼痛可能源于骨折处以及周围区域。疼痛通常集中在受伤部位,可能伴有压痛和按压时的敏感性增加。
2.肿胀
骨折导致局部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积聚在受伤部位形成血肿,进而引发肿胀。
肿胀可能是由于炎症反应引起的液体积聚。肿胀通常发生在骨折周围的软组织中,可能会导致皮肤紧绷或颜色改变。
3.功能障碍
骨折损伤了骨骼及其周围结构,限制了肢体活动范围,可能导致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进一步影响日常活动能力。功能障碍的表现取决于骨折的位置和严重程度,可能包括无法承重、行走困难等。
4.畸形
骨折愈合过程中,由于骨生长方向不正确或者骨折端移位,会导致患处出现异常形态,即畸形。畸形通常出现在骨折处,可能表现为凸起或凹陷,也可能伴随有不对称的情况。
5.关节僵硬
长期缺乏运动或固定于某一姿势可能导致关节僵硬,这是由于关节液分泌减少和滑膜下结缔组织增生所致。关节僵硬主要影响受伤关节,可导致屈伸不利或受限,尤其是在早晨起床后更为明显。
针对骨折后遗症的症状,建议进行X光检查以评估骨折愈合情况,必要时还可配合磁共振成像来明确诊断。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康复训练如渐进性抗阻训练来改善功能障碍和关节僵硬。在康复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注意休息,同时还要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可能出现的问题。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