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的临床表现包括咽峡炎、杨梅舌、皮疹、发热、口周苍白圈等症状,诊断需结合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如咽拭子培养和快速链球菌抗原检测,治疗通常采用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1.咽峡炎
咽峡炎是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病原体侵袭咽喉部黏膜,导致局部出现炎症。病变主要发生在扁桃体、悬雍垂和软腭等处,患者可能出现咽痛、吞咽困难等症状。
2.杨梅舌
由于感染了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后,机体免疫系统会释放多种炎症因子,这些因子作用于舌头表面的毛细血管,使其扩张和充血。当毛细血管扩张时,血液中的红细胞就会聚集在一起,形成“杨梅状”外观。
典型表现为口腔内舌头表面出现红色颗粒样凸起,触感粗糙,类似于杨梅果实表面的小颗粒。
3.皮疹
猩红热中,细菌产生的毒素刺激皮肤内的肥大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导致它们释放化学物质如组胺,使微小血管通透性增加并促进炎症细胞迁移至皮肤组织。这种免疫应答引发局部组织水肿和炎症,形成典型的全身性红斑。皮疹通常从颈部开始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但也可能首先出现在手掌和脚底。皮疹为针头大小的红色点状或片状,密集排列但不融合成块。
4.发热
发热主要是由A群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诱发的免疫应答,机体为了抵御病原体而产生大量的白介素-6等促炎因子,这些因子能够提高体温中枢的调定点,从而引起发热。发热通常呈稽留热或弛张热,即体温持续高于正常范围,且波动幅度较小。
5.口周苍白圈
猩红热患者的口唇周围会出现一圈苍白的现象,这是因为猩红热病毒侵犯了患者的上呼吸道,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受阻所致。此现象多见于猩红热早期,随着病情的发展,口唇周围的苍白圈可能会逐渐消失。
针对猩红热的诊断,可以进行咽拭子培养以检测A群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同时医生也可能建议进行血常规检查。治疗措施包括抗生素治疗,常用药物有青霉素G、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在护理猩红热患者时,应注意保持室内通风,避免过度劳累,确保充足的休息时间。饮食方面宜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咽部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