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焦虑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类型,主要影响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分离焦虑源于个体对与重要依恋对象分离的预期或现实恐惧,核心特征是过度担忧与依恋对象分离后会出现极度痛苦。这种焦虑可能与脑内神经递质失衡有关,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异常活动增加,导致情绪调节功能受损。典型表现为持续的害怕被依恋对象离开,伴有明显的担忧、不安和回避行为。这些症状可能包括频繁哭泣、无法独立完成日常任务、在学校出现社交退缩等。
诊断分离焦虑通常需要进行临床访谈以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心理评估量表测试,例如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必要时,医生还可能会建议进行血常规、甲状腺功能测定等实验室检查来排除其他潜在的身体原因。治疗分离焦虑可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或精神分析疗法。药物治疗方面,抗抑郁药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或苯二氮卓类药物可用于缓解症状。
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定期与孩子沟通,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安全感。适当的心理教育和技能培训也有助于减轻分离焦虑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