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别名: 广西壮族自治区肿瘤医院
三级甲等 专科医院 公立 纠正
实验研究部介绍

科室成员: 医生20位、主任医师4位

详细介绍:

现有25名员工,其中,正高职称人员5人、副高职称人员4人、中级职称人员9人、初级职称人员7人。张力图为实验研究部的主任,利基林为副主任,王琪为实验总监。目前,实验研究部占地面积3500平米,共有六个实验室、一个肿瘤资源库、一个临床分子检验中心,具备了科学研究、研究生教学、标本库管理、实验平台管理、公共卫生项目的实施、临床分子检验六大功能,已成为医院的科研教学、临床检验一体化基地,为医院的各级科研课题以及公共卫生项目提供技术平台,也为医院的肿瘤规范性诊疗提供一系列完善的分子检验手段,为医院的转化医学研究、科技成果的推广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目前实验部建立了动物实验、细胞培养、基因操作、实验病理、药理研究等多个技术平台,配备了测序仪、循环肿瘤细胞检测仪、流式细胞仪、荧光定量PCR、倒置荧光显微镜、正置荧光显微镜、生物大分子分析仪、高效基因转染系统、程序冷冻仪、荧光细胞监测仪、全自动组织芯片仪、真空冷冻干燥仪、原位杂交仪、核酸自动提取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细胞实时无标记分析系统、高效基因转染系统、多功能图像工作站、全自动细胞计数仪等实验仪器。实验研究部开放实验平台支持医院的基础科研课题的实施,每年有超过100个课题在实验部进行实验研究。以实验研究部为平台,医院与国内外多个学术机构签订了科研合作协议,如与美国乔治亚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等签订了科研合作框架和人才交流培养计划;邀请了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丹麦等多个国家的教授到医院讲学,并派医院专家到国外科研机构进行访问交流。实验研究部至2010年整合以来,共获得科研课题64项,涉及经费1100多万元,其中国家自然基金课题18项、省部级课题23项。共发表学术论文280多篇,其中SCI收录的论文42篇、中文核心论文80多篇。共培养科研型研究生260多名,其中博士研究生32名、硕士研究生235名。研究部主持的课题获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广西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一等奖1项、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二等奖1项、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三等奖1项;研究部人员主要参与的本院课题共获科技奖项16项。研究部人员获专利授权3项,作为主要参与者获发明专利授权2项

肿瘤资源库:建立于2003年11月,由组织库、血液库、核酸库及细胞库组成,职责是采集、保存和利用各种肿瘤资源,并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和质量控制。肿瘤资源库采用先进的数字化管理系统进行管理,为肿瘤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提供实验材料,为肿瘤突变基因筛选、基因诊疗、肿瘤高危人群遗传咨询、恶性肿瘤分子流行特征调查、肿瘤早期检测等策略提供强大支持,为肿瘤病人的个性化治疗和随访提供帮助,也为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与合作提供技术平台。在各临床科室、手术室和病理科等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肿瘤资源库在标本的收集和保存方面技术日趋成熟和规范,并形成了一整套的管理体系和工作程序。截至2017年12月共收集保存了肿瘤手术病例组织标本5238例,包括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及切缘远端非癌组织标本86754份;血液标本5526例,包括淋巴细胞、血清、血浆标本85396份。

临床分子检验中心:转化医学研究、肿瘤资源库的运用与分子检验项目的结合是实验研究部的一大特色。截止2017年底,实验部临床分子检验中心已开展了流式细胞仪细胞免疫功能分析、白血病/淋巴瘤免疫分型、肿瘤细胞靶向药物相关基因突变检测、个体化化疗基因检测、乙肝病毒DNA定量检测、EB病毒DNA定量检测、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胸苷激酶1细胞周期检测等检测项目,从2010年到2017年底,共为医院创造8600多万元产值。目前实验研究部积极配合医院的院前、院中、院后板块建设,根据病种设置一系列的分子检测项目,依据规范化治疗的原则完善医院的分子检验体系,并使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紧密结合,是迄今广西唯一一所有实验研究部配合临床需要开展科研工作的医院。

科室医生
擅长疾病
健康资讯
取消
热门推荐
糖尿病
高血压
不孕不育
性病
腰间盘突出
肝病
妇产科
男科
皮肤科
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