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成员: 医生11位、主任医师7位
详细介绍:
科室概况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麻醉手术部创建于1984年,是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临床科室,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临床重点专科、广西医疗卫生重点学科,自治区卫生健康委重点实验室,麻醉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点,入选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优势培育学科,是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麻醉与镇痛专业委员会、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围术期脏器保护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广西抗癌协会肿瘤麻醉与镇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广西特色新型智库联盟成员单位。
科室现有医护人员76名。医师队伍25名,其中主任医师(教授)6名,副主任医师(副教授)5名,主治医师(讲师)6人;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7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自治区优秀专家1人,广西 “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人,广西医学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139”计划领军人才1人、中青年学术骨干1人。护理队伍51名,其中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19名。
医疗特色
一、科室主要开展胃肠外科、肝胆胰脾外科、乳腺外科、头颈外科、胸外科、骨软组织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和妇科等各类手术的麻醉、手术后疼痛治疗、晚期癌痛治疗、门诊无痛内镜诊疗、无痛介入诊疗等临床业务,对危重、疑难、特殊病人的麻醉和并发症处理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年麻醉手术量逾万台次。学科坚持以临床为根本,不断提高麻醉质量和服务水平,积极推行首席专家负责的多学科综合诊疗MDT模式,针对不同病种设计不同的麻醉技术标准和服务流程,创建严格的麻醉质量控制体系,为广大患者的麻醉手术提供安全、可靠、优质的医疗服务。
二、在学科首席专家潘灵辉教授带领下,在国内创新性提出并创建了以器官保护、疼痛管理为核心的“围术期全程关护治疗模式”,构建了多学科协作的“围术期一体化诊疗服务体系”,有效改善手术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创建了“晚期难治性癌痛的多学科多模式治疗规范体系”,有效解决癌痛患者的痛苦,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率;此外,已成熟开展多项全区领先的临床技术,包括:单肺通气麻醉技术、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实时监测、可视化困难气道气管插管技术、超声技术在围术期中的应用等。
三、科室设有手术室、日间手术室、麻醉门诊、疼痛门诊、麻醉咨询室、麻醉准备间和麻醉复苏室,拥有世界先进的麻醉机、呼吸机、多功能监护仪、脑电双频指数检测仪、血气分析仪、便携式超声诊断仪等麻醉仪器设备,配备4K超高清腹腔镜、3D高清腹腔镜、广西第一台双子星钬激光系统、超声刀系统、C臂、超声骨刀、莱卡高清手术显微镜等一系列先进、完善的手术所需的医疗仪器设备和能量平台。
科研特色
以学科首席专家潘灵辉教授为负责人的广西器官功能损伤与防治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入选第一批自治区卫生健康委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占地面积超1000平方米,拥有一批国际先进的实验仪器和设备,总价值超2000万元。重点研究方向有围术期重要脏器功能维护、麻醉与镇痛策略对癌症预后的影响、晚期癌痛的多学科多模式精准治疗等。学科团队聚焦麻醉与围术期医学,以“严谨科研、孵化创新、临床转化”为理念,努力建成区域领先、辐射东盟、基础与临床结合、服务与创新并重的围术期科研创新基地,引领区域内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的发展。
近年来,本学科团队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其中面上项目2项),省厅级项目30余项,受资助科研经费超500万元;获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广西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著百余篇,其中SCI收录53篇,中华系列杂志10篇,中文核心期刊36篇;主持或参编著作5册。
本学科注重与国内外顶尖医学科研院所和专家学者的交流合作。聘请了浙江大学方向明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杰青获得者)为特聘博导,聘请了三名国际著名的麻醉学、疼痛学专家为特聘教授,分别是: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左志义教授、美国罗格斯大学陶元祥教授、法国巴黎居里研究所Christian JAYR教授。学科在国内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学术水平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在区内处于领先地位。
科室咨询电话:0771-5333550, 0771-5324383
科室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