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成员: 医生34位、主任医师13位
详细介绍:
(江苏省大血管疾病诊疗中心、南京市心血管病临床医学中心、南京大学心胸血管疾病研究所)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胸外科创建于1953年,目前是江苏省十三五科教强卫工程医学重点学科、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江苏省大血管疾病诊疗中心、南京市心血管病临床医学中心、南京大学心胸血管疾病研究所,南京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硕士授予点,东南大学硕士授予点。现有编制床位175张(CICU病床30张),医护人员200余人,年手术量超3000例,患者年龄从2个月的婴儿到95岁的老人,手术数量、种类及质量在华东地区位于前列。参与国家重点攻关课题数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科院战略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江苏省、南京市科研基金数项;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江苏医学科技奖、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奖等诸多荣誉。每年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数十篇,已获得了国家发明及实用新型等专利44项。
心胸外科7A病区:025-83106666-60710心胸外科7B病区:025-83106666-60720
心胸外科7D病区(CICU)心胸外科联络人:季秘书15050594875
特色医疗1.开创右腋下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方法,常规应用于各类先心病、瓣膜修复与置换等手术,被称为“王氏小切口”,享誉国内外。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推行数十万例,如今已在各类心脏外科手术中广泛开展,为心脏外科疾病的微创手术治疗做出贡献,已获中华医学科技奖和江苏省科学技术奖等荣誉。
2.以精湛的外科手术技巧和精准个体化治疗模式,不断探索和突破心脏手术年龄的禁区,成功开展了90岁高龄患者换瓣+搭桥手术,代表国内心外科手术水平与国际相接轨,提高了国内高龄患者的生存质量。并成功完成瓷化主动脉患者及高龄高危患者经心尖介入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3.采用国际先进技术,突破终末期心脏瓣膜病外科手术禁区,在疑难复杂危重症心脏病(尤其是终末期心脏病:EF<30%)治疗方面,率先开展自体心脏移植术,并成功实施了“自体心脏移植+二尖瓣置换+主动脉瓣置换+三尖瓣成形+房颤射频消融术”,实现了以常规心外科手术替代心脏移植,使得该类病人避免了心脏移植困境——供体难求、费用高昂,改善了该类患者的生存质量。4.组建江苏省大血管疾病诊疗中心,规划并建设大血管“6小时生命圈”。胸主动脉瘤及夹层是我国发病后急性期死亡率第一的疾病,其急性期(24小时)内死亡率以大约1%/h的速度在增加,两周内死亡率是80%,未经治疗的话三个月内的死亡率是90%,经过不断探索和创新,王东进教授团队在国内创造性地提出并建立了一个覆盖苏皖地区的全天候快速反应的诊疗服务平台——“主动脉夹层6小时生命急救圈”,并在鼓楼医院内开通绿色急诊手术通道,从整体上降低了苏皖地区大血管病尤其是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病死率,提高了救治成功率;同时在省内率先开展完成了多项大血管手术技术,包括Bentall手术、David手术、Wheat手术、主动脉弓置换及象鼻手术等,是华东地区率先开展并成为全国少数能实施全胸腹主动脉置换的单位之一;是省内大血管疾病诊疗中心,并与周边80余家医院签定合作协议,定期到基层医院对大血管病的诊治技术进行普及和推广。
5.研制出三分支支架技术用以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并获得临床应用,且该技术作为自主知识产权已被引进到欧美等国家。6. 在冠心病治疗方面,率先在省内成功开展了高龄、危重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常规开展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技术、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室间隔穿孔行急诊冠脉搭桥等国内先进技术;同时率先开展心肌梗死干细胞治疗基础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效。
7. 先心病方面,在华东地区率先开展了治疗复杂先心病的手术,如ROSS手术、Switch手术、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Rastalie手术等;且大多数的简单先心病均使用了微创右腋下小切口进行,受到好评。8.较早应用胸腔镜辅助进行心脏手术。常规开展机器人心脏手术,并完成高龄机器人心脏搭桥手术。9. 常规开展全胸腔镜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下肺大疱切除、肺叶切除、纵膈肿瘤切除、食管间质瘤切除等微创普胸外科手术和开展胸腔镜下肺癌射频消融术,漏斗胸的Nuss手术;食管癌手术中采用的“管状胃”技术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
南京大学心胸血管疾病研究所 南京大学心胸血管疾病研究所创建于2016年,主要为心胸血管疾病基础研究提供实验平台和技术支撑。目前配备有6个实验间,按功能划分为细胞房、在体实验、分子影像实验室、病理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实验室配备了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包含超高分辨成像系统)、小动物超声等大型专业实验设备,可独立完成各种分子生物学实验(痕量RNA提取、Co-IP, RNA FISH, RIP, RNA pull down, 体外转录, RACE等常规开展,包含各类蛋白以及RNA标记技术)、小鼠心血管疾病模型的建立(心梗、心肌肥厚、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主动脉夹层、房颤等)、荧光素报告基因检测、各种分子克隆实验(Gibson多片段拼接等常规开展)、常规的基因操作(目前实验室有各种功能质粒30余种,包括各种Cas9质粒、过表达质粒、荧光报告基因质粒以及其他病毒骨架改装质粒)、生理学实验(organ bath等)、病理切片的制备(从组织块脱水到切片完成)及各种常规染色以及免疫荧光染色,原代心室肌细胞、心房肌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等的分离培养技术、各种钙信号测量(钙库钙、静息钙、钙火花、钙波),以及慢病毒、腺相关病毒的包装等。 心胸血管疾病研究所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主动脉夹层、心衰、心房颤动、心肌肥厚、心肌缺血再灌损伤的发病机理基础研究,后续也将开展肿瘤方面的基础研究工作。目前主动脉夹层疾病方面研究较为深入,发现了一种疾病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分子,并且已经在细胞和小鼠模型中验证了其功能,对于其发挥作用的上下游已基本明确。房颤的研究以非编码RNA为主线,探寻导致房颤电重构的分子发生机制。心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lncRNA方面,也涉及重要分子对心脏重构的调控。
学科带头人王东进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南京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东南大学教授、博硕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86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毕业后就职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1999年被聘为北京中铁建医院阜外医院联合心脏中心主任、副院长。2001年至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工作,2005年被聘为南京市胸科医院副院长,现为江苏省大血管疾病诊疗中心主任、南京市心血管病临床医学中心主任、鼓楼医院心血管病中心主任、鼓楼医院心胸外科行政主任。担任国际微创胸心外科学会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心血管外科技术与工程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常委、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微创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机器人外科医师分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大血管外科学组组长、南京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专科分会委员会主任委员。已参加各类心血管手术并主刀超万例,手术范围涵盖先心病、瓣膜病、冠心病、胸部动脉瘤等各种心血管手术的高难度部分。尤其是其1997年创造的右腋下小切口心脏手术技术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广泛影响。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江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等诸多荣誉,获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金刀奖、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中国好医生、感动中国·江苏年度人物、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南京医科大学名医、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