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成员: 医生2位、主任医师2位
详细介绍:
江苏省人民医院骨科是省“135”医学重点协作科室,省临床重点专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学术带头人王道新教授,擅长脊柱、创伤及骨科疑难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目前担任江苏省医学会骨科学会主任委员;学科带头人、现任科主任范卫民教授、博士生导师,擅长各种人工关节手术,目前担任江苏省医学会骨科学会人工关节学组组长。
在几代骨科人的不懈努力下,科室取得了长足发展。科室在人工关节置换及其并发症的研究、脊柱高难度手术、创伤骨科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不断努力,锐意进取—骨科成立的几十年中,已发展成为技术先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临床科室。在关节外科、脊柱外科、创伤骨科、骨病的诊治等方面都有新的发展。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等疾病破坏了病人的髋、膝等关节功能,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被严重损害,给病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为恢复患者的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骨科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展人工关节置换术以来,已先后完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000余例,人工全膝置换术近百例,手术例数在全省医院名列前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为大量病人解除了痛苦。今年以来又开展人工肩关节置换术近20例,在治疗肩关节疾病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在不断提高关节置换术临床治疗水平的同时,针对人工关节的后期主要并发症——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无菌性松动的发病机制、药物防治松动及其机理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研究成果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在针对膝关节损伤的治疗中,开展膝关节镜微创手术,成功的进行关节镜下半月板修整切除术、交叉韧带修复重建术,为膝关节损伤病人提供了一种创伤小、恢复快的治疗手段。
脊柱脊髓损伤往往给病人带来难以逆转的终身残疾,针对脊柱疾病高伤残率的特点,骨科联合康复科、神经科等相关科室,成立了脊柱外科中心,在全省率先开展了颈椎病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颈椎骨折前后路手术、寰枢椎融合术、枕颈融合术、胸腰椎骨折前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减压术并且也开展了脊柱侧弯矫形术等高难度、高风险手术,同时加强截瘫病人的康复锻炼,坚持临床治疗和术后康复相结合的原则,最大限度的恢复病人的功能。
骨科的创伤病人占据了患者总数的2/3,在治疗多发性损伤、复杂骨折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果,除常规四肢骨折手术外,还在国内领先开展了骨盆、髋臼以及骶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股骨髓内钉固定术,并广泛开展了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及肱骨、胫骨髓内钉固定术,在治疗创伤的同时使病人能早期功能锻炼。在骨肿瘤的治疗中,开展肿瘤切除人工假体植入、同种异体骨移植等手术,在治疗肿瘤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留病人的关节功能。
立足临床,科技创新—现代医学的发展离不开临床和科研的结合,骨科十分重视科研工作,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在人工关节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无菌性松动已成为影响人工关节远期疗效的主要因素,如何有效的防治无菌性松动从而延长人工关节的使用年限已成为一项十分有益和紧迫的工作。骨科至1994年以来的近十年中先后获得省和南京医科大学科研课题6项用于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研究,从无菌性松动的病因入手,提出了药物防治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新理论,已经发现药物可以用来防治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目前正在深入研究无菌性松动和药物防治的分子机制。已先后在《中华骨科杂志》等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针对由于软骨缺损引起的关节功能障碍,目前正在研究软骨移植修复软骨缺损,为临床治疗此类疾病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
脊髓损伤的治疗一直是困扰医学界的一大难题,骨科承担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利用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脊髓损伤和脊髓损伤后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的的鉴别,取得了初步成果。针对垂直性骨盆骨折难于有效固定的难题,在骨盆骨折的治疗中,针对骨折的特点,发明了“π”棒用于多种类型的骶骨骨折,“T”形钢板为骨盆骨折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方法,上述二项技术为全国首创,并已获得国家专利,成果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教书育人,硕果累累—骨科是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点,长期承担着南京医科大学以本科生和研究生为主的高等人才培养任务,至今已培养硕士研究生20余名。骨科还一直承担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医生的培训工作,每年举办全省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为各级医院培养了一大批骨科专科医生,部分学员已成为原单位的业务骨干。骨科还参加了多本教材和专著的编写,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人才济济,蓬勃发展--搬入新的外科大楼后,骨科床位数目和住院条件大大改善。现拥有床位近80张,医护人员40名,其中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3名,教授、主任医师4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8人,博士5人、硕士5人。科室将在今后不断培养人才,加强学术队伍建设。在医院和科室的领导下,在全体骨科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骨科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同心同德,努力奋斗,为将骨科建成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临床科室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