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胃肠炎主要症状包括腹泻、呕吐、腹痛、发热和恶心,若症状持续不缓解,建议及时就医。
1.腹泻
病毒性胃肠炎是由特定病毒感染引起的肠道炎症反应,导致肠黏膜细胞受损和电解质平衡失调。这使得消化吸收功能下降,水分和电解质通过受损的肠黏膜丢失过多,从而引发腹泻。主要发生于小肠和大肠,但也可以涉及整个消化道。
2.呕吐
由于胃肠道受到病毒侵袭,会导致胃肠蠕动加快,进而引发呕吐的症状。
呕吐通常发生在上腹部,但也可能涉及到食管和咽部。
3.腹痛
腹痛可能是由食物不耐受、肠痉挛或其他并发症如肠梗阻等引起的。腹痛可以是绞痛或钝痛,位置取决于病变的具体位置。
4.发热
发热是因为机体免疫系统对病毒产生应答,出现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的情况。发热时全身各处都可能出现不适感,但以腋窝、口腔、直肠测量值较高。
5.恶心
恶心可能是由胃肠道运动异常、神经反射敏感性增加等原因导致的。恶心的感觉通常位于咽喉部或上腹部,有时会伴随着呕吐。
针对病毒性胃肠炎,建议进行血常规、电解质分析以及粪便常规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治疗措施包括口服补液盐溶液预防脱水,重症患者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患者平时应注意休息,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