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溶血性黄疸的危害包括胆红素脑病、溶血性贫血、肝功能损害、核黄疸以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1.胆红素脑病
胆红素脑病是由于未结合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部,对神经细胞造成损伤。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包括运动发育迟缓、听力丧失和智力低下等。
2.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是由遗传或获得性疾病导致红细胞破坏速率增加,超过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而发生的一组贫血。临床表现为乏力、头晕、食欲减退等症状,重症者可出现急性肾衰竭。
3.肝功能损害
肝功能损害是指肝脏受到各种致病因素的损害,致使肝组织形态结构发生变化,肝功能异常。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4.核黄疸
核黄疸是未结合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选择性地沉积于脑基底神经节、丘脑及小脑部位,影响这些部位的功能活动所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嗜睡、肌张力减低、吸吮反射减弱、前囟饱满、角弓反张等。
5.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指游离胆红素水平升高,超过了肝脏摄取、结合和排泄胆红素的能力。通常会引起皮肤、黏膜、巩膜等部位黄染,严重时可能导致胆红素脑病。
家长需密切监测婴儿的皮肤和眼睛颜色变化,以早期发现并处理溶血性黄疸。必要时,应遵医嘱进行光疗或换血治疗,避免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