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肠镜两天后大便出血可能是内痔、肛裂、结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等疾病的表现,需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1.内痔
内痔是由于肛垫的支持结构、血管丛及动静脉吻合支发生病理改变和移位所引起的。这些变化导致肛门黏膜下层静脉曲张,形成团块状隆起,当受到摩擦或排便压力时容易破裂出血。对于内痔出血,可以考虑使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进行局部处理。
2.肛裂
肛裂是指齿状线以下肛管皮肤全层的小溃疡,若患者存在便秘等易致干硬粪便排出困难的情况,则可能引起肛门周围皮肤撕裂,从而出现疼痛、出血等症状。针对肛裂的治疗,可选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以减轻炎症反应。
3.结肠息肉
结肠息肉是由结肠上皮细胞异常增生形成的病变,当息肉表面破溃时会导致出血。此外,由于息肉的存在会影响肠道正常功能,因此可能会有腹痛、腹泻等情况发生。对于结肠息肉,可通过结肠镜检查发现并摘除息肉。
4.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在病程中反复发作,严重者可表现为持续性腹泻、血样便以及腹痛等症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美沙拉嗪片、奥沙拉秦钠胶囊等药物缓解不适症状。
5.结肠癌
结肠癌是结肠上皮起源的恶性肿瘤,当肿瘤侵犯到周围的血管时会引起出血,同时还会伴随腹部肿块、贫血等症状。结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如结肠次全切除术、结肠切除术等。
建议关注大便颜色和质地的变化,以排除其他潜在的问题。必要时,还需要进一步进行电子结肠镜检查、血液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以确定出血的原因并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