躯体障碍性抑郁症的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或丧失、疲劳迟钝、自我价值感下降、焦虑或恐慌,这些症状可能伴随身体症状,若症状持续,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1.情绪低落
当抑郁状态持续存在时,大脑神经递质失衡,尤其是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减少,导致情感调节功能受损,出现持续的情绪低落。典型表现为长期感到沮丧、悲伤、空虚或无助,这些情绪可能伴随认知迟钝、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现象。
2.兴趣减退或丧失
由于脑内神经递质代谢异常,特别是5-羟色胺、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缺乏,影响了中枢神经系统的信息传递和整合,使个体无法体验到正常的情感反应。此外,心理社会因素如压力、生活事件也会加剧这种效应。
患者可能会发现曾经喜欢的事物不再有乐趣,对日常活动失去热情,这可能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3.疲劳迟钝
能量储备不足是由于长时间的压力应激所致,会导致身体处于慢性疲劳状态,进而引发一系列生理变化,包括内分泌紊乱、免疫功能下降等。患者会感到持续的身体疲乏,即使休息后也不能恢复精力,这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
4.自我价值感下降
自我价值感下降通常是由内部认知过程失调引起的,即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和成就产生过度消极评价,导致自尊心降低。患者可能会开始质疑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觉得一无是处,甚至产生绝望的想法。
5.焦虑或恐慌
焦虑或恐慌可能是由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以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生物因素包括遗传易感性和神经生化异常;心理因素涉及认知模式、应对策略等;而环境触发则包括重大生活事件、工作压力等。患者会出现持续的担忧、紧张不安,伴随着明显的自主神经系统激活症状,如心悸、出汗等。
针对躯体障碍性抑郁症,可以进行血常规、甲状腺功能测定、皮质醇水平检测等实验室检查,以排除其他潜在的器质性疾病。心理评估工具,例如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可用于量化抑郁严重程度。治疗措施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如抗抑郁药舍曲林、文拉法辛等,以及认知行为疗法。患者应注意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同时可适当进行运动锻炼,如散步、慢跑等,有助于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