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可能是由食物过敏、接触过敏原、感染、遗传因素或系统性疾病引起的,治疗需针对具体病因。患者应尽快就医以确定诊断并接受适当治疗。
1.食物过敏
当个体摄入特定食物时,免疫系统错误地将这些食物蛋白视为有害物质并产生过度反应,导致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引起皮肤瘙痒和肿胀。确定致敏食物后应避免食用,对于严重过敏者还可考虑使用“无麸质”饮食。
2.接触过敏原
直接接触某些化学物质、植物或动物会导致机体对这些物质产生过敏反应,出现局部红斑、水疱等症状。
患者可遵医嘱服用抗组胺药物进行止痒,如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胶囊等。必要时也可涂抹激素类药膏缓解不适,比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
3.感染
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侵入人体可能导致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从而诱发荨麻疹。针对不同类型的感染可能需要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治疗,例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氟康唑胶囊等。
4.遗传因素
家族中若有荨麻疹病史,则个体患此病的风险增加,因为可能存在易感基因。目前无法改变遗传风险,但可以通过避免已知过敏原减少发作次数。
5.系统性疾病
患有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疾病时,身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各种刺激而发生荨麻疹。患者可以到医院通过血糖检测、血常规检查等方式确诊,然后配合医生通过口服降糖药或者胰岛素注射的方式控制病情发展。
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利于增强自身抵抗力。若症状持续不改善或伴有呼吸困难等情况,应及时就医以获得适当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