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的后遗症包括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畸形、关节僵硬,这些症状可能会影响日常生活,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评估和治疗。
1.疼痛
骨折发生时,骨质完整性被破坏,周围软组织受损,神经受到刺激,从而引发疼痛。这种疼痛可能源于骨折处以及受影响区域。疼痛通常集中在受伤部位,可能伴有压痛和敏感性增加。
2.肿胀
骨折导致局部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积聚在受伤部位形成血肿,进而引发肿胀。肿胀是由于炎症反应引起的液体积聚。肿胀通常发生在骨折周围的软组织中,可能会导致皮肤紧绷或颜色改变。
3.功能障碍
骨折损伤了骨骼及其周围结构,限制了肢体活动范围,可能导致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进一步影响日常活动能力。功能障碍的症状取决于骨折的位置和严重程度,可表现为运动受限、负重困难等。
4.畸形
骨折愈合过程中,由于骨生长方向不正确或者骨折端移位,会导致患处出现畸形。畸形是由骨骼解剖位置异常造成的。畸形通常出现在骨折处,可能包括弯曲、旋转或其他不规则形状。
5.关节僵硬
长期缺乏运动或固定于某一姿势可能导致关节僵硬。这是由于长时间不动导致关节液减少,润滑作用减弱,从而引起关节僵硬。关节僵硬主要影响受伤的手臂或腿,可能导致这些部位难以弯曲或伸展。
针对骨折后可能出现的后遗症,建议进行X线检查以评估骨折愈合情况,同时可以配合CT扫描明确是否存在并发症。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康复训练来改善功能障碍,如渐进性抗阻训练,还可以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和肿胀,常用药物有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等。在恢复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不适症状,还要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