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遗症可能包括疼痛、肿胀、触痛、关节僵硬和活动受限,这些症状可能因人而异,建议及时就医以获得适当的治疗。
1.疼痛
骨折发生时,骨骼完整性被破坏,周围软组织受损,神经受到刺激,从而引发疼痛。这种疼痛可能源于骨折处以及受影响区域。疼痛通常集中在受伤部位,可能伴有压痛和被动运动时加剧的现象。
2.肿胀
肿胀主要是由于骨折导致局部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积聚在组织间隙中引起的。此外,炎症反应也会增加局部液体渗出。肿胀通常发生在损伤部位附近,可能会导致皮肤紧绷、颜色改变等现象。
3.触痛
触痛是由于骨折造成的创伤性炎症反应,使感觉神经敏感化而产生的。触痛的程度取决于骨折的位置和程度。触痛通常出现在骨折处,患者会感到明显的刺痛感,尤其是在触摸时。
4.关节僵硬
关节僵硬可能是由于长期不活动导致关节周围的肌肉和韧带粘连所致。此外,骨折后的康复过程中可能存在并发症如感染或血肿,这些都可能导致关节僵硬。关节僵硬主要影响受伤的手臂或腿,可能导致活动范围减少,尤其是早晨起床后更为明显。
5.活动受限
活动受限是因为骨折后患处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导致肢体无法正常活动。此外,长时间固定患肢也可能导致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活动受限表现为受伤肢体不能自由地弯曲、伸展或旋转,这限制了日常活动能力。
针对骨折后遗症的症状,建议进行X光检查以评估骨折愈合情况。治疗措施可能包括物理疗法、矫形器佩戴或药物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等缓解疼痛和肿胀。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注意休息,同时保持营养均衡饮食,确保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促进骨骼健康。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