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的症状包括腹痛、腹泻、发热、脓血便和里急后重,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建议及时就医。
1.腹痛
腹痛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肠道炎症和痉挛所致。当致病菌侵入肠道时,会刺激肠壁神经细胞产生疼痛信号并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腹痛通常位于脐周或下腹部,可能伴有腹部压痛或肌肉紧张。
2.腹泻
腹泻是由志贺氏菌毒素导致肠道黏膜受损,电解质平衡失调所引发的一种消化道症状。当志贺氏菌毒素作用于肠上皮细胞时,会导致其脱落,进而引起腹泻。腹泻常伴随频繁排便,粪便呈水样或含有未完全消化的食物残渣。
3.发热
发热是因为机体免疫系统对志贺氏菌感染做出反应而产生的防御机制。体温上升是身体试图杀死病原体的表现。发热可能导致出汗、乏力等不适感,体温通常高于正常范围(37℃)。
4.脓血便
脓血便是由志贺氏菌产生的内毒素以及炎症因子刺激肠道黏膜,导致黏膜坏死、脱落、出血所致。这些因素可使血液和组织液进入肠道,形成脓血便。患者可能会排出带有鲜红或暗红色血液的稠厚便便,有时甚至可见到黏液或坏死组织。
5.里急后重
里急后重多因志贺氏菌毒素刺激直肠壁上的神经丛,使得直肠受到刺激而产生排便反射。这种毒素还会抑制局部的前列腺素合成酶活性,降低前列腺素E2的合成,从而减少直肠对乙酰胆碱的敏感性,导致里急后重的感觉。患者会出现肛门坠胀感,伴随着强烈的排便欲望,但每次排便量却很少。
针对细菌性痢疾的症状,可以进行霍乱弧菌培养、血常规检查以评估感染程度。治疗措施包括抗生素治疗,如口服诺氟沙星胶囊、盐酸环丙沙星片等。患者应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食用高纤维食物,以减轻腹痛和腹泻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