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早搏的危害

首页

室性早搏的危害

举报/反馈2023-08-05

室性早搏属于异位心律失常,可发生于心室或心房,常见于冠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等疾病患者,可能会出现心悸、胸闷、胸痛、头晕等危害。

1、心悸:由于异位起搏点提早发出冲动,引起心脏搏动,导致心脏内部的提前收缩,进而引起患者出现心悸的症状,可能会感觉心慌,同时伴胸闷、无法排汗、乏力等症状;

2、胸闷:当异位起搏点过早兴奋时,可导致心脏搏动过快,进而导致心脏射血量减少,此时患者可能会出现胸闷的症状,同时伴乏力、憋气等症状;

3、胸痛:异位起搏点提早发出冲动,可刺激局部的神经、肌肉等组织,导致局部出现疼痛的症状,可能会伴胸部压迫感、憋闷感、气促等;

4、头晕:如果异位起搏点位于心房,则可刺激心房收缩,进而导致心室充盈过多,引起心室射血量增多,导致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加,可能会导致心输出量下降,进而引起头晕症状;

5、其他危害:如果异位起搏点位于心室,则可能导致心室搏动过快,进而导致心室舒张期缩短,可能会引起心室收缩功能下降,导致动脉血压下降,患者会出现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如乏力、头晕、恶心等。

如果出现室性早搏,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应用盐酸普罗帕酮片、盐酸美西律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应避免劳累、熬夜,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可以选择进行心脏射频消融术,以缓解症状。

相关文章
取消
热门推荐
糖尿病
高血压
不孕不育
性病
腰间盘突出
肝病
妇产科
男科
皮肤科
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