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怎么回事

首页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怎么回事

举报/反馈2023-08-04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属于妊娠期的并发症,会导致皮肤、黏膜出血,严重时可能会出现脏器出血,危及母婴健康。如果出现该疾病,建议孕妇及时前往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避免病情加重,不利于自身及胎儿的健康。

1、发病机制:此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考虑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遗传、免疫、感染、雌激素作用等有关。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指在妊娠期间出现血小板减少,而血小板功能损害,导致血小板自身黏附、聚集功能亢进,进而释放具有活性的5-羟色胺、组胺等血管活性物质,引起血小板过度破坏,进而出现皮肤、黏膜出血的情况;

2、临床表现:患者皮肤黏膜可出现瘀点、瘀斑,女性患者会出现月经量增多,甚至还会出现内脏出血的情况,当病情严重时可能会出现流产、早产、死产等情况;

3、辅助检查:血常规检查可见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检查显示出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延长。而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功能检查基本正常;

4、治疗措施:由于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能会引起出血,因此需要预防出血,可以遵医嘱使用注射用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还可以使用酚磺乙胺注射液、维生素K1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止血治疗。如果病情较重,还可以进行血浆置换。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剧烈活动,减少外伤的概率,以免出现出血的情况。要注意饮食,多吃富含铁的食物,如猪血、猪肝等,有助于预防贫血。

相关文章
取消
热门推荐
糖尿病
高血压
不孕不育
性病
腰间盘突出
肝病
妇产科
男科
皮肤科
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