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什么特点及危害?

首页

什么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什么特点及危害?

举报/反馈2023-08-05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即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复杂的多种机制共同参与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特点为血小板减少导致的一系列出血危害,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或内脏出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病因未明,继发性可由感染、药物、脾切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种病因导致。

一、原发性:

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是指临床上无明确原因的血小板减少,且血小板计数<20x10^9/L;

2、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继发于感染、药物、脾切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且血小板计数一般<20x10^9/L。

二、继发性:

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是指临床上有原因不明的血小板减少,且血小板计数<20x10^9/L;

2、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继发于感染、药物、脾切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且血小板计数一般<10x10^9/L。

以上两种情况都可能会导致患者出血,如鼻出血、牙龈出血、胃肠道出血、泌尿系统出血等,严重的还可能会出现颅内出血,危及患者生命。

若不积极治疗,可能会引起贫血、失血性脑卒中、肺出血、心肌梗死、肝脾破裂等并发症,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此外,该病属于良性疾病,一般预后较好,治疗以抗血小板治疗为主,常用药物包括阿司匹林、醋酸泼尼松、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等,治疗期间需要定期复查血常规。

相关文章
取消
热门推荐
糖尿病
高血压
不孕不育
性病
腰间盘突出
肝病
妇产科
男科
皮肤科
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