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首页

什么是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举报/反馈2023-08-05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由于免疫介导的红细胞破坏,而引起的贫血,导致贫血的原因有多种,如自身免疫性的溶血性贫血、微血管病性溶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感染性溶血性贫血等。

1、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此类溶血性贫血是由于体内产生红细胞自身抗体,与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导致红细胞过快被破坏,而引起的贫血;

2、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是由于微血管病变导致红细胞破坏过多,而在红细胞表面抗原呈阳性,被破坏的红细胞可能在短时间内被分解,从而引起贫血;

3、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此类溶血性贫血是由于体内产生血小板抗体,与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导致红细胞过快被破坏,而引起的贫血;

4、感染性溶血性贫血:此类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导致红细胞被破坏,同时在分解过程中,还可能产生很多的非结合胆红素,而非结合胆红素可以在体内形成胆红素尿,从而导致贫血。

溶血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贫血、黄疸、脾大等,发生溶血反应时,可能会有发热、寒战、腰痛等症状,此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建议摄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避免摄入油腻、辛辣的食物,如肥肉、辣椒等。

相关文章
取消
热门推荐
糖尿病
高血压
不孕不育
性病
腰间盘突出
肝病
妇产科
男科
皮肤科
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