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肝衰竭是什么引起

首页

急性肝衰竭是什么引起

举报/反馈2023-07-31

急性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短时间内发生大量肝细胞坏死,进而出现肝功能衰竭的临床综合征。急性肝衰竭病情发展比较快,需要积极进行治疗。

1、感染: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等,如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等,以及嗜肝病毒感染,如EB病毒、巨细胞病毒等,都可能会导致肝脏细胞受损,进而出现急性肝衰竭;

2、药物:如抗结核药、化疗药、降脂药,以及免疫抑制剂等,都可能会损伤肝脏,进而出现急性肝衰竭;

3、酒精:通过肝脏分解和代谢,长期或短期过量饮酒时,会加重肝脏负担,进而导致酒精性肝病,甚至出现急性肝衰竭;

4、外伤:如严重的车祸伤、坠落伤、挤压伤,出现肝脏破裂,或肝脏肿瘤等,肝脏受到损伤,出现急性肝衰竭的情况;

5、妊娠:特别是孕晚期,孕妇体内代谢和排泄的酶类物质增加,肝脏负担加重,若孕妇出现妊娠高血压疾病等,严重高血压未得到有效控制,可能会出现肝衰竭,危及自身及胎儿生命;

6、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肝病,累及肝脏,引起肝功能损伤,较严重时也会出现急性肝衰竭。

此外,胆道肿瘤、胰腺肿瘤、胃癌等,也会引起急性肝衰竭。在我国,每1人就有可能有1人患有急性肝衰竭,其中约2/3为肝炎患者,还有1/3的患者因肝脏肿瘤、胆道疾病等进行切除手术,导致肝脏无法正常运转,出现急性肝衰竭的情况。

相关文章
取消
热门推荐
糖尿病
高血压
不孕不育
性病
腰间盘突出
肝病
妇产科
男科
皮肤科
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