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及登革出血热

首页

登革热及登革出血热

举报/反馈2023-08-02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传播途径是蚊虫传播,主要表现为高热、大汗淋漓、头痛、肌肉痛、关节痛等症状。登革出血热也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出血热的一种。两者在发病机制、流行范围、诊断、治疗等方面均有所不同。

1、发病机制:登革热病毒进入人体后,可能会导致机体的免疫系统异常激活,从而释放大量的炎症因子,炎症因子会影响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调定点上移,进而引起机体出现发热的症状;

2、流行范围:登革热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南美洲等地,登革热出血热主要流行于安徽、浙江、山西、新疆等地。登革热出血热主要流行于新疆、西北、东北等地;

3、诊断:登革热临床表现主要为突起发热、疼痛、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而登革出血热除了有发热、疼痛、皮疹等症状外,还会出现肝脏、脾脏的肿大,以及黄疸等症状;

4、治疗:两者均可经过抗病毒治疗,联合使用干扰素和泼尼松进行治疗,能够加速病情恢复。登革热可在医生指导下首选阿昔洛韦进行治疗,对于重症的登革热或伴有休克、出血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抗休克治疗,使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必要时可进行输血治疗。而登革出血热主要是使用抗病毒药物以及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同时还需要进行止血治疗。

此外,两者均应注射液等药物,以免引起不良反应。登革热易复发,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同时清淡饮食,注意补充营养,适当进行运动,有助于机体恢复。

相关文章
取消
热门推荐
糖尿病
高血压
不孕不育
性病
腰间盘突出
肝病
妇产科
男科
皮肤科
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