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科室详情

首页
首页 简介 专家 科室 指南 评价
脑病科

主页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医院 公立

科室互联网影响力
294774总访问量
0主任医师
0患者评价
0昨日访问量
595科普文章
0科室医师
脑病科简介
东方医院脑病1科(神经内科)成立于1999年,科室继承王永炎院士、孙塑伦教授等学术思想,在王玉来教授、唐启盛教授、陈志刚教授、刘金民教授及团队努力下,经过十数年的建设,目前有博士生导师3名,形成了人才梯队较合理、设备先进、医疗技术全面、学术水平领先、具有较鲜明特色的中医、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该科室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脑病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国家中医脑病重点专科骨干科室,北京市中医脑病诊疗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中医脑病研究室骨干科室。教育部中医内科学博士点和硕士点科室。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临床试验机构神经科认证试验基地。北京市丰台区中医示范科室,护理团队系国家中医管理局全国中医特色护理优秀科室。   科室秉承中医为主体、中西医结合为特色,继承和发扬并举,临床能力突出的建设和发展主旨,密切关注、跟踪国内外相关专业领域新进展,坚持发展、创新具有该科室特色的诊疗方法,对于中医脑病常见疾病如:脑血管病、帕金森病等运动障碍性疾病、免疫介导性疾病如重症肌无力、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癫痫等脑发作性疾病、眩晕、睡眠障碍、脊髓及周围神经病、神经系统变性病如多系统萎缩、小脑性共济失调等病种的诊治具有鲜明的特色和较好的临床疗效。   急慢性脑血管病的防治是该科的重点研究方向和治疗特色,在急性脑血管病的救治方面,该科继承王永炎院士在中风病通腑化痰、毒损脑络理论的学术思想,注重整体治疗、辨证论治、形神兼顾,同时学习和吸收国内外中西医专业领域的先进诊疗方法,较早建设了中西医结合特色的卒中单元,运用现代化血管超声技术、TCD血流与栓子检测、多模式CT、多模式MR、DSA等先进影像技术进行脑血管病诊断与评估,开展了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超早期溶栓治疗、介入治疗、脑出血微创治疗,脑出血早期化瘀醒神治疗、中医特色扶正护脑脑保护治疗、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等特色疗法,结合中医特色护理等组织化医疗管理,急性脑血管病的死亡率、残障率显著下降;同时发挥中医治未病的治疗理念,“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重视中风病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治疗前移,注重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的筛查和中医干预,慢性脑缺血的活络护髓(脑)法治疗、脑小血管病变的诊断和持续干预治疗、脑血管病的中医整体康复治疗。脑血管病的预防、治疗、康复三位一体,注重疗效、彰显特色。   脑发作性疾病如癫痫的诊治是重点研究方向之一,针对癫痫风、痰、气、郁的病机关键,进行系统干预,结合必要的现代医学手段,明显提高了癫痫的控制率、好转率,减少了癫痫耐药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重症肌无力、帕金森病、多系统萎缩、多发性硬化、眩晕、难治性头痛、肌病、脊髓和周围神经病等独具中医特色和较好临床疗效。   开设有中风病预防、重症肌无力、癫痫、眩晕、头痛、多发性硬化及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等专病门诊,有TCD脑血流和栓子检测、脑血管超声、视频脑电监测、多导睡眠检测、多参数监护系统、PB840呼吸机、舌脉象仪等先进诊断和治疗系统,提高了专业服务能力和水平。   该科室承担和参与多项国家级、部局级课题,不断提高专业学术水平;作为SFDA神经科试验基地,完成和承担新药临床试验研究10余项;承担博士、硕士、本科、进修生、南洋理工大学双学位班等各级学生教学和培养工作,有良好的临床教学队伍和教学素养。   科室的信条:科学、奉献、求实、创新。   科室之宗旨:健康所系,生命所托,爱心奉献,专业特色。 科室特色及优势   科室秉承中医为主体、中西医结合为特色,继承和发扬并举,临床能力突出的建设和发展主旨,密切关注、跟踪国内外相关专业领域新进展,坚持发展、创新具有该科室特色的诊疗方法,对于中医脑病常见疾病如:脑血管病、帕金森病等运动障碍性疾病、免疫介导性疾病如重症肌无力、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癫痫等脑发作性疾病、眩晕、睡眠障碍、脊髓及周围神经病、神经系统变性病如多系统萎缩、小脑性共济失调等病种的诊治具有鲜明的特色和较好的临床疗效。   脑病二科是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十二五”重点专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病-痴呆(认知障碍)、痫病(癫痫)、郁病(焦虑症)全国协作组组长单位,是王永炎名医传承工作站依托单位,是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项目依托基地之一,是全国中医脑病证治研究室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科在王永炎院士的带领下,形成了一支以博士为主体的人才梯队。建设有中西医结合康复基地、中西医结合脑病会诊基地、络病(脑动脉硬化)防治基地、脑功能测评室及神经电生理室,拥有海斯曼心理CT系统、被动关节活动仪、步态分析仪、脑生理治疗仪等国际上先进的设备。在应用中西医结合防治中风病、痴呆及健忘、痫病的研究方面,连续承担着国家863、973,国家支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等省部级以上课题数十项,获教育部、中华中医药学会、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各级成果奖十余项,发表相关论文数百篇,长期接受国内外进修生、研修生参观学习。   随着当今医学由“生理”向“生理-心理-社会-自然”医学模式的转变,脑病二科应社会的重大需求,秉承中医脑病创始人王永炎院士的学术思想,形成了“药物与心理”、“治疗与康复”、“预防与保健”、“中医与西医”相结合的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鲜明的诊疗特色,已开设如下专病专台:失眠专台、眩晕专台、头痛专台、记忆障碍与痴呆专台、焦虑抑郁专台、神经康复专台、癫痫专台、脑病疑难病专台、社区慢病防治专台。   (1)失眠专台:对慢性顽固性失眠疗效显著   (2)眩晕专台:近期完全缓解率可达80%以上   (3)头痛专台:对紧张性头痛、血管性头痛、慢性头痛等难治性头痛有效率可达50%以上   (4)记忆障碍及痴呆专台: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痴呆协作组组成单位。重在痴呆的预防   (5)焦虑抑郁专台:采用中医或中西医结合,配合心理治疗、行为方式干预,往往起效快、病程短、副作用少、复发率低、治愈率高。   (6)神经康复专台:增设中西医结合康复门诊,由主治医师以上专家全天应诊,下设康复设定室、运动疗法室、作业疗法室、物理疗法室、语言康复室、认知康复室、心理康复室等多个治疗室、配有步态分析训练系统、平衡功能训练系统、减重训练装置、语言训练系统、生物反馈仪等国内先进的大型医疗设备。在引进现代康复治疗技术的基础上,将突出中医针灸、按摩、中药、药浴、贴敷等特色手段,为患者提供一流的中西医结合心身整体康复平台。针对脑外伤、脑血管、脑炎、脑手术、脑病变性疾病等导致的截瘫、偏瘫、行动障碍、语言障碍、吞咽障碍、情绪障碍、智能障碍等各种功能受损进行全面系统的综合康复,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   (7)癫痫专台: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效显著,尤其对难治性癫痫中医有明显的增效和改善智能的作用。   (8)脑病疑难病专台:依托中西医结合脑病会诊中心,对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脊髓炎、脱髓鞘疾病、运动神经元病、重症肌无力、三叉神经痛等神经科疑难杂症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与康复。 科室特色及优势   脑病科中医特色疗法内容丰富,技术全面,已常规开展包括多种中药制剂如静滴、口服,配合针灸、耳穴压豆,中药熏洗、穴位贴敷、理疗等多种中医传统外治法,治疗脑病科常见疾病。 (一)中药穴位贴敷法   穴位贴敷法是中医治疗各类疾病的一种常用外治方法,依据传统经络学说,选择一定穴位,贴敷芳香走窜渗透性好的中药,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该科为治疗中风病患者及各类神经疾病患者出现的腹胀、头晕、便秘、失眠等常见症状,已广泛在门诊与病房开展中药药粉外用贴敷治疗。病房自备药粉如下:羌活、细辛、干姜、丁香、薄荷、天麻、当归、栀子、小茴香、黄连、吴茱萸、肉桂、川芎、酸枣仁、沉香、冰片等。   适应症:头晕、头痛、失眠、便秘、腹泻、呃逆、腹胀、胃瘫、脑动脉硬化、认知障碍、中风等。   常用配伍:   头晕:天麻+薄荷+冰片;羌活+细辛+川芎。腹胀:沉香+肉桂+小茴香。呃逆:丁香+干姜+吴茱萸。失眠:酸枣仁+当归;黄连+吴茱萸。常用取穴:神阙、中脘、内关、涌泉。 (二)脑病暑伏贴敷法   头晕、头痛,失眠、焦虑抑郁、中风、癫痫、脑动脉硬化、认知障碍等为临床常见脑病,具有反复发作和慢性进展的特点,临床观察此类疾病多为脏腑功能失调基础上每逢诱因发作,因此临床治疗上侧重调整脏腑和避免诱因。暑伏具有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的特点,此时脏腑功能困厄,清阳不升,易诱发发作性脑病。而药物外敷于穴位上则刺激了穴位本身,激发了经气,调动了经脉的运行,使之更好地发挥了行气血、营阴阳、增强脏腑功能的整体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减少脑病的发作,延缓慢性脑病的进展。   暑伏治疗采用“外治”与“内治”相结合的方式。该科在长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先后研制了宁心安神膏方、泻肝安神膏方、解郁醒脾膏方、肝阳眩晕膏方、眩晕宁膏方、风痰眩晕膏方、芎麻头痛膏方、疏肝理气膏方、化痰活血通络膏方、健脾益肾膏方、补肾健脑膏方、加减不忘膏方等多种特色膏方,服用方便,临床疗效确切,配合暑伏贴敷能达到协同治疗作用,综合防治效果更佳。   适应症:头晕、头痛、失眠、焦虑抑郁、中风、癫痫、脑动脉硬化、认知障碍等反复发作性及慢性脑病。   贴敷时间:暑伏日   注意事项:脑病暑伏贴为鲜药贴敷,建议贴敷4-6小时,过敏体质者慎用。若自觉瘙痒、灼热、刺痛等需及时取下药贴。 (三)中药足浴法(足浴)   属于传统中医疗法中的外治法,它将中药汤剂和水盛于泡洗袋内,浸泡双足,利用水温及足底反射对皮肤、经络、穴位进行刺激,使药物通过的皮肤的渗透、吸收,达到治疗的目的,该科为充分发挥中药外用泡洗优势,依托中医“上病下治”理论,开展“中药泡洗+足底反射”特色技术,研制“温阳活血足浴方”,可促进全身气血流通,同时有宁心安神之效,具体措施如下:   桃仁30g 红花30g 吴茱萸30g 附子50g 肉桂30g 鸡血藤30g   适应症:麻木、虫蚁感、水肿、周围神经病,发凉、乏力等症状   举例如下:将双侧下肢放入装有药物的塑料袋中,后放入盛有热水的桶中,或直接将药物加温后放入特制的容器中,水温保持在38-40度之间,每次泡30-45分钟,每日2次,10-14天一疗程。 (四)醒神开窍针法   针刺疗法是中医传统治疗之一,可治疗多种疾病。针对中风病、眩晕、头痛、不寐、郁证的不同特点,开展特色针灸治疗技术,如运用醒神开窍针法治疗中风病后意识障碍、痴呆;手足十二针及头皮针治疗中风偏瘫;头舌针配合言语训练治疗中风后失语;咽三针配合吞咽训练治疗吞咽障碍;安神针法治疗不寐等。   具体穴位(主穴)选择如下:   a醒脑开窍(痴呆、中脏腑):百会、四神聪(均可点刺放血)、印堂、人中、风池;b通络理气(偏瘫):手足十二针(双侧曲池、内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头针感觉区和运动区;c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廉泉、外金津、外玉液(廉泉左右旁开1寸左右,向廉泉刺)、承浆、地仓透颊车;d头晕:率谷(耳尖上1寸,前后平刺)、头维、神庭、风池、百会、四神聪、天雍。以上穴位,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或平补平泻,留针20-30分钟,日一次,14天一疗程。 (五)耳尖点刺放血   又称“针刺放血疗法”,是用针具或刀具刺破或划破人体特定的穴位和一定的部位,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开窍泄热、止痛消肿、祛风止痒、通经活络等作用。   适用症:头痛、失眠、高热、咽喉肿痛等。 (六)拔罐   拔罐疗法为中医传统治疗方法,治疗时多自项至腰部足太阳经背部侧线,用火罐自上而下走罐及闪罐,以背部潮红为度,最后在足太阳经背部侧线留罐10-15分钟,日一次,10天一疗程,具有祛风散寒的作用。   主要适应症:风寒湿痹所致的腰背酸痛、关节酸痛、失眠、焦虑抑郁状态等。 (七)耳针及耳穴压豆   依据中医传统经络学说的理论,采用王不留行等物贴在耳穴,反复按压进行压迫刺激,调节脏腑气血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一般选择皮质下、心、肾、肝、神门、垂前、耳背心。毫针刺,留针20分钟,或王不留行籽贴压4-6小时。10天一疗程。   主要适应症:失眠,焦虑抑郁状态(神门,肝,肾,内分泌,皮质下)、便秘(大肠,脾,胃,内分泌,皮质下)、眩晕、水肿、自汗等。 (八)艾条灸   用纯净的艾绒(或加入中药)卷成圆形柱形的艾条,点燃后在人体表面熏烤的一种疗法。   适应症:适用于各种虚寒性病症,如胃脘痛、腹痛、腹胀、食欲减退、泄泻、尿频、尿失禁等症。 (九)中药膏方   膏方,属于中医传统丸、散、膏、丹、酒、露、汤、锭八种常用剂型之一,《膏方大全》中指出:“膏方者,盖煎熬药汁成脂液,而所以营养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者也,故俗称膏滋药”,自古以来膏方都是中医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一个重要手段。如《黄帝内经》中有文武膏(桑葚膏)养血,李时珍《本草纲目》有参术膏益元气,《景岳全书》中有两仪膏(党参、熟地)补气血,《沈氏尊生》一书中龟鹿二仙膏(由龟板、鹿角、杞子、人参组成)益气养血,填精补髓等等。   膏剂具有口感甘甜滑腻,服用方便,适宜久服的特点。膏方依据功效可分为治疗性膏方和预防保健性膏方两大类。依据辨证,可有调和阴阳,健脾益肾,补益气血,活血化瘀,疏肝理气,镇静安神等等作用。   眩晕、头痛、中风、焦虑、抑郁、失眠、记忆障碍、痴呆等都是脑病科常见多发疾病,也是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慢性疾病。该院脑病科在秉承中医脑病大家王永炎院士等老前辈学术思想及长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研制了宁心安神膏方、健脾益肾膏方、眩晕宁膏方、芎麻头痛膏方、中风康复1号膏方、中风康复二号膏方、颐脑益智膏方等等。   宁心安神膏方具有疏肝泻火、养血安神的作用,加减变化可治疗失眠、焦虑、抑郁、更年期综合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多种精神心理疾病,并可改善心悸、烦闷、乏力、精神不振等症状;   眩晕宁膏方具有平肝熄风,滋阴补血,活血通络作用,对改善眩晕症状效果显著,加减变化广泛适用于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美尼尔综合症、颈椎病  椎动脉型,同时对于轻中度高血压有降压及保持血压稳定的作用。   芎麻头痛膏方具有养血清脑、通络止痛功效,对改善血管神经性头痛疗效可靠,加减变化可适用于多种慢性头痛患者。   中风系列膏方具有扶正祛邪、化痰活血、解毒通络等作用,加减变化广泛适用于中风病的一、二级预防及治疗、康复全过程。   颐脑益智膏方具有滋阴养血、填精益髓、涤痰开窍、化瘀通络、增强记忆等功效,加减变化广泛适用于学习记忆力能力减退、轻中度认知智能功能障碍、血管源性或外伤性或老年性痴呆、脑萎缩等的防治。   健脾益肾膏方具有滋补脾肾、培元固本、增强免疫的作用,加减变化广泛适用于多种慢性疾病的恢复期、巩固期、亚健康人群。 那么,服用膏方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首先,膏滋药用法用量。膏滋多在秋冬季节服用,可直接入口含化,也可用少量开水冲服,早晨空腹或饭后与下午饭后或晚上睡前1小时各服用一次。根据病证需要也可用温热黄酒冲服。成人每次服2汤匙,约30g;小儿减半。特殊病人应遵医嘱服用。   第二,服用膏方期间的注意事项。膏方与传统汤剂均为中药饮品,只是煎制方法不同,因此,服用膏方注意事项与服用其他类中药的注意事项相同,应少食生冷、油腻、海鲜、辛辣之品,戒烟限酒、宜饮淡茶。服含有人参的膏方要忌食萝卜。服含首乌膏方要忌猪、羊血及铁剂。膏方不能与牛奶同服,因为牛奶中富含钙、磷、铁,容易与滋补性中药中有机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难溶并稳定的化合物。如服用膏方期间发生感冒、发热咳嗽、多痰或其他外感急性疾病时应暂停服用;急性胃肠道感染呕吐、腹泻或服用膏方时发生厌食、腹胀等胃肠不适时也应暂停服用。膏方因种类不同,寒热温凉不一,适应人群各异,因此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切忌一剂膏方全家享受,体质不同者反而会受害。   第三,膏方的禁忌。膏方多用蜂蜜调和,糖尿病血糖偏高或血糖控制不佳的人群忌服。此外,妊娠期妇女,一定要遵医嘱服用,避免膏方中含有特殊药物造成流产等。   最后,膏方的保存方法。膏滋药不含防腐剂,启用后要及时放入冰箱冷藏(0-5度),以防霉变。一般一瓶膏方可服用1-2周,开启后避免超过1个月。 (十)电蜡疗   石蜡是从石油中蒸馏出的高分子碳氢化合物,它热容量大,导热率低,能阻止热传导,散热慢,气体和水分不易消失,是一种良好传导热疗法。蜡疗时,其保温时间长达1小时以上。蜡可塑性强,能密贴于体表,可加入一些其他药物协同进行治疗。此外蜡中的有效成分,还有促进创面的上皮再生的作用。电蜡疗是利用可控温电热系统对封闭的高分子袋体内的石蜡进行均匀加热、使其充分融化后断电恒温使用的装置。具有无创伤、无痛苦、成本低、好掌握、易推广、疗效显著、绝对安全等特点,具有其他传统疗法无可比拟的优势,可广泛应用。   适应症:腹痛、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关节功能障碍、损伤及劳损、骨质增生与关节炎;慢性胃炎、慢性肠炎;痛经,宫寒与妇科炎症;伤口或溃疡面愈合不良、冻伤及冻伤后遗症等。   禁忌症:高热、急性化脓性炎症、急性损伤、结核、妊娠、恶性肿瘤、出血倾向、开放性伤口、感觉障碍者禁用。   注意事项:治疗结束后,穿衣休息15-30分钟再出门,防敞风受寒。 (十一)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   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器是一种物理装置,通过规律的充气和放气,使气压均匀地由远端至近端顺序加压于患肢上,可将静脉血液和淋巴液驱向近心端,起到类似“肌肉泵”的作用。另外,顺序挤压患肢可加快肢体血液流速,促进静脉及淋巴回流,利于局部代谢产物和炎性物质清除,降低患肢组织压力;气囊放气时患肢动脉血液迅速增加,可有效改善血液循环,缓解患肢组织的缺血缺氧状态。   适应症:适用于肢体偏瘫、预防深静脉血栓、静脉功能不全、静脉曲张、淋巴水肿、肢体水肿、手脚麻木、末梢血液循环障碍、。动脉硬化所致的缺血性疾等。   禁忌症: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心功能不全、丹毒、深部血栓性静脉炎、急性静脉血栓、不稳定性高血压。 (十二)中药保留灌肠   中药保留灌肠又称肛肠纳药法。是将中药煎剂或掺与散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等作用,用于便秘、肠道阻塞、肠道感染等。   适应症:肠梗阻、胃瘫、便秘、腹胀、高热;控制肠道感染(结肠炎、直肠周围脓肿、肠道易激综合症);控制慢性炎症的临床症状(慢性盆腔炎、慢性前列腺炎等);降低血液中的含氮物质(肾功能不全)。
展开全部
收起
脑病科专家全部医生
其它科室
健康资讯
同类科室推荐
取消
热门推荐
糖尿病
高血压
不孕不育
性病
腰间盘突出
肝病
妇产科
男科
皮肤科
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