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成员: 医生7位、主任医师3位
详细介绍:
一、基本情况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创建于1959年,是安徽省中医妇科医疗、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安徽省卫健委临床重点专科、安徽省中医妇科区域诊疗中心、安徽省重点学科、国家药品临床研究机构科室(妇科专业)、安徽省中医妇科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安徽省中医妇科学会主任委员单位,安徽省中医妇科临床路径协作组组长单位。拥有国家级、省级名老中医工作室、教学研究室、教学实验室、重点学科实验室等。专科设置床位94张,分为2个病区,门诊开放诊室4个,并设有计划生育手术室及中医特色治疗室,年均门诊量14万余人次,年均收治住院病人近3000人。目前在职医护人员43名,其中高级职称10名,博士3名,硕士17名,硕士研究生导师8名。科室人员均毕业于国内高等医学院校,从事妇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多年,临床经验丰富,专业技术过硬。
二、医疗特色
我科设置不孕不育、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盆腔炎性疾病等亚专科,结合专科特点,重点发挥中医药调经助孕优势,针药结合治疗排卵障碍性疾病,中医药内服、外用以及针灸等综合治疗痛经、盆腔炎性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形成行之有效的诊疗方案及疗效评价。针对专科崩漏、滑胎、盆腔炎、胎动不安、异位妊娠等优势病种,借助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经验,以及新的适宜技术和方法,形成了独特的诊疗技术规范。另微创(宫腹腔镜)治疗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卵巢肿瘤、子宫粘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宫腔粘连等疾病,减少了患者的手术创伤及费用。
三、专家介绍
李伟莉,一级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师承指导老师,首届江淮名医、安徽省名中医、安徽省名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安徽省教学名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安徽省重点学、安徽省卫计委临床重点专科、安徽省中医妇科区域诊疗中心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生殖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妇科流派分会副会长,安徽省中医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副主任委员,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
主持省级精品课程,主持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基金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项,主持完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胎漏、产后小便不通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修订和制定研究。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三等奖等奖3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二等奖1项,安徽省中医药学会科技奖一等、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副主编和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等多部,主编和参编学术著作10余部,发表论文80余篇。擅长生殖内分泌疾病、不孕不育、复发性流产、盆腔炎性疾病及宫颈病变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周军,副主任医师,安徽省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1985年毕业于安徽中医学院,一直从事妇科临床教学工作及科研,擅长月经不调、不孕症、流产、痛经、盆腔炎及腹腔镜手术。
刘春丽,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名老中医梁文珍教授工作室负责人,学术继承人,培养中医妇科硕士研究生10余人,一直认识从事妇科合作临床和教学工作,主要曾在广州中医药大学进修学习中医妇科,擅长应用中医药治疗月经失调、盆腔炎、先兆流产等疾病。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常务委员,安徽省中医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主持厅局级科研课题4项,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0余篇。获省级科技成果1项。
程红,主任医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三科主任,硕士生导师,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梁文珍教授继承人。中国第七批援南苏丹医疗队队员,安徽省第六批援松潘医疗队队员。中华医学会安徽省分会委员,安徽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妇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安徽省分会近距离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妇科临床及科研工作20于年,发表文章及著作20余篇,主持及参与各类科研课题多项。曾在韩国顺天乡大学富川医院、复旦大学上海肿瘤医院学习。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病,不孕症;擅长宫颈疾病的诊治,各类妇科肿瘤的手术治疗(包括宫、腹腔镜手术)等。
李赟,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现任妇产二科副主任。2001年苏州大学医学院临床本科毕业,2011年安徽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妇产科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青年委员,安徽省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安徽省宫颈病变组成员,安徽省医师协会阴道镜与宫颈病理学分会委员,安徽省宫腔镜协作组成员。曾南京鼓楼医院进修学习壹年。主要擅长宫颈病变、多囊卵巢综合征、闭经、月经失调的治疗,对于中西结合治疗自然流产、复发性流产、不孕症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宫颈病变的诊治及宫腔镜手术。
徐云霞,女,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徐氏妇科第五代传承人,出生于中医世家,祖父徐志华是国家名老中医,目前我是新安妇科流派--徐氏妇科第五代传承人。2002年毕业后就职于安徽省中医院妇科,2009年获硕士学位,为省卫生厅“十二五”中医临床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第五批全国老中医师承工作传承人,从事临床及教学工作10余年,教学相长,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主持课题3项,参与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其中国家级课题三项;参编书籍2部,发表文章十余篇。2018年:“徐氏中医妇科‘妇科病从瘀论治'学术思想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二)。全国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安徽省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妇产科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内分泌学组及普通妇科疾病学组。安徽省微创医学会妇产科分会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安徽省妇幼保健协会生殖免疫与遗传专业委员会委员。
储继军,男,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妇产生殖中心党支部书记、妇产二科主任、教学主任、生殖中心副主任。
社会兼职: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妇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妇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安徽省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生殖医学分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防治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生殖免疫性疾病以及不孕不育疾病研究。
临床主要从事月经不调、多囊卵巢综合征、女性不孕症、复发性流产以及反复胚胎种植失败等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以及子宫肌瘤、卵巢囊肿(或肿瘤)的手术治疗,并致力于腹腔镜手术联合中医药综合治疗女性不孕症以及中西医结合联合夫精人工授精(AIH)治疗男女不孕不育症研究。
目前在研项目、论文及科技奖励:安徽省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各1项(主持),安徽省高校协同创新项目1项(子课题负责人),横向课题1项(主持);主要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CSCD收录2篇。获得安徽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主要参与),安徽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
张红,副主任医师,2006年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毕业后一直工作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安徽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妇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全国中医妇科学会青年委员,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不调,不孕,流产及妇科肿瘤。
沈玉莲,副主任医师,2006年毕业于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妇科专业,毕业后一直工作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安徽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妇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全国中医妇科学会委员,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不调,妊娠相关疾病、妇科炎症等。
余欣慧,主治医师,中医妇科学博士,主治医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青年委员,安徽省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委员。从事中医妇科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十余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省部级科研及教学项目4项,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及安徽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各1项。发表中医妇科临床研究论文十余篇。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失调、自然流产、不孕症、盆腔系统炎症性疾病、产后病等。
王琼,主治医师,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一直从事于妇科临床医疗工作, 曾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修1年,现安徽省中医药学会妇科委员会委员,安徽省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委员,安徽省医师协会妇科肿瘤分会委员。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等妇科炎症、月经不调、痛经、宫颈病变、自然流产、异位妊娠等妇科疾病。
熊程俏,主治医师,中医妇科学硕士,2013年毕业于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妇科学专业,毕业后一直工作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妇幼健康研究会妇幼中医药发展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安徽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妇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流产、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月经不调、不孕症、子宫肌瘤等。
李肖凤,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安徽中医药大学,毕业后一直工作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安徽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妇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失调、痛经、自然流产、异位妊娠、盆腔炎、多囊卵巢综合征、围绝经期综合症、宫颈病变等。
闫苗苗,主治医师,中医妇科学硕士,安徽省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委员,从事中医妇科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5年。发表专业相关论文数篇。擅长以中西医结合、针药结合治疗月经病、妊娠病、产后病、不孕症、妇科炎症等。
高红霞,主治医师,中医妇科学硕士,安徽省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委员,从事中医妇科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5年,发表专业相关论文数篇。擅长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病、妊娠病、产后病、不孕症、妇科炎症等。
四、医学教育
我科每年培养硕士研究生10余人,带教规培生360余人;临床实习生240余人,见习学生50余人。同时我科承担中医妇科、西医妇科、新安妇科学和中西医结合妇科的课堂教学和临床带教工作,每年完成计划内教学任务1000余学时。课堂教学质量、实习生管理与培训及教学资料整理合格率100%。无教学事故发生。我科教研室多次荣获“先进教研室”、“优秀规培科室”等荣誉称号。
五、科学研究
科室注重科研人才的培养,鼓励督促年轻医师申报相关课题、外出进修和继续深造;积极引进人才,进一步扩大了科研队伍。注重学术交流与合作,锻炼青年医师;在科研中发挥青年医师的作用,集中优势,形成创新团队。
按学科后备带头人构建学科梯队,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以上职称明确研究方向;围绕研究方向申报课题、撰写学术论文;结合课题研究,组织研究生教学、实践活动。围绕学科方向,积极申报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和省教育厅课题等各级各类科研课题,近5年主持国家级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4项、地厅级项目5项,编写著作6部,发表论文80余篇。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三等奖等奖3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二等奖1项,安徽省中医药学会科技奖一等、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