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性坏疽和干性坏疽的区别在于病变部位、坏死特点、腐败气体、颜色以及伴发疾病。
1.病变部位
湿性坏疽多发生在人体与外界相通或容易相通的器官或组织,如肺、肠等;而干性坏疽通常发生于四肢远端。
其原因是由于湿性坏疽常由需氧菌和厌氧菌共同致病,导致局部组织大量产生活动性强的腐败坏死因子,引起局部皮肤及皮下组织呈现红褐色改变。
2.坏死特点
湿性坏疽时坏死组织含水量较多,呈红褐色,表面湿润,易腐败产生恶臭味;而干性坏疽时坏死组织则因水分不断蒸发而逐渐失水干燥收缩,形成皱缩状,表面附有厚层的黑褐色干痂,并且无明显腐败气味。
3.腐败气体
湿性坏疽是多种细菌侵犯组织所引起的坏死,这些细菌会分解坏死组织并释放出硫化氢等腐败气体,因此会产生明显的腐败气体;而干性坏疽主要是静脉淤滞、动脉阻塞等原因所致,此时坏死组织相对封闭,腐败菌难以侵入,所以不会产生腐败气体。
4.颜色
湿性坏疽的坏死组织中血液渗出,可使坏死组织呈红褐色;而干性坏疽的坏死组织中的血管栓塞,血流停止,致使坏死组织呈黑色。
5.伴发疾病
湿性坏疽常见于糖尿病足、血管炎等疾病患者;而干性坏疽常见于肢体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
对于坏疽患者,应避免自行挤压病变部位以防感染扩散,同时注意休息,以减少血液循环障碍对病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