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成员: 医生3位
详细介绍:
重症医学科从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作为集中抢救COPD、呼吸衰竭为主、并发循环及肾功能等多脏器功能衰竭病人的重症救治病房,至80年代初已建成初具规模的规范ICU。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重症医学科通过对医疗资源的评估,上世纪90年代中期率先提出了重症医学病房的“半开放”管理模式,目前该模式已被大部分综合医院采用。2012年被卫生部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本学科得到政府、社会各界及知名爱国人士的大力支持:1997年9月,在广州市政府的支持下,由广州市“教育基金百万行”拨款成立了“广州呼吸监护中心(RICU)”,配置了当时国内外最先进的重症监护系统和最新型的人工呼吸机,使ICU更趋完善。2002年l2月,由霍英东基金会资助改建的“英东--广州重症监护医学中心”正式投入使用,使我院重症医学科成为华南地区最具规模、最先进的重症监护医学中心之一,同时也是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之一。重症医学科在重症肺炎、AECOPD、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疾病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03年的“抗非”斗争中,在钟南山院士领导下,主动承担广东省大部分最危重SARS病人的抢救重任,连续奋战193天,收治SARS病例302例,治愈率高达93%;其中需人工通气的危重患者59人,创造了危重SARS病人抢救成功率84%的奇迹,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评价。在近4年H1N1、H7N9禽流感的重症患者救治中,重症医学科成功救治重症患者多名。
重症医学科发展迅速,在国内首次建立“平战结合”的负压监护病房,在控制与降低院内感染、提高抢救成功率方面取得较大成效,并根据学科的发展需要,近年增设了不同类型的病房,并拥有国内外最先进的相关仪器设备匹配,开展了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各种生命支持技术的临床应用:
目前重症医学科设有正、负压病房和层流洁净病房等三类病房,共有36张具有国际水平的多功能监护病床,总面积约2200平方米,平均每床单位超过20平方米。所有设备通过桥式设备带连接,可在同一床单位同时进行体外膜肺、持续肾替代治疗、人工通气、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床旁纤支镜或彩超等生命支持和治疗。目前病房配置最先进的临床信息管理系统(CIS),并与医院的信息管理系统(HI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以及医学影像系统(PACS)联网,是国内最早建立完整重症医学信息系统的医院之一。
重症医学科自2002年开始在重症感染患者和多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中应用CRRT技术,并逐步完善和规范,每年开展CRRT治疗80-100余例,对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抢救成功率近90%;不断开展血液净化在各种重症疾病中的应用,如Sepsis、各类急性中毒、急性重症胰腺炎、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急性溶血及重症肌无力等。
自2003年我院开展首例肺移植以来,重症医学科共承担了我院的肺移植患者的术前、术后的综合治疗病例近60人,其中包括机械通气3-7个月等待肺移植的数例患者,这些患者肺移植术后均成功脱机出院,在肺移植术后监护技术方面已经形成稳定的模式,制定了本学科的规范流程。
自2008年开展ECMO技术,重症医学科不仅将该技术用于心脏疾病导致的严重低氧血症的体外循环支持,而且用于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体外循环支持,到目前为止已经达19例患者,对上述原因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的抢救成功率近70%,形成科内的ECMO技术应用的规范流程和稳定的技术团队。
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技术已成为常规生命支持技术,重症医学科建立完善的操作规范和技术队伍,曾成功抢救多例心肌梗塞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并成功联合ECMO抢救急性心内膜炎致二尖瓣重度返流和心源性休克患者。
重症医学科在广东省重症医学专业的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00年起,与广东省内各大医院合作,参与制定了广东省重症医学专业的建设规范。在省卫生厅的领导下,积极参与制订了我省《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引》;还参与了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及呼吸病学分会多项诊疗指南的制定与编写。
经过近30年的建设,重症医学科以生命支持为基础,充分发挥多项特色技术,成为广东省内最具优势的重症医学学科之一。近几年,通过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平台进行转化医学探索,将多项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应用于临床重症患者的救治,不断提升抢救能力,抢救成功率近90%,对我院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专业,以及麻醉科、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科、检验科等专科建设均起到了带动作用。
学科带头人:黎毅敏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从事呼吸系统疾病及危重症医学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20多年,担任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病学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危重医学分会副主委及广东省危重病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科技厅重点研究的团队项目的核心成员和广州市公共危机处理专家,同时担任多家杂志的常务编委及编委。黎毅敏教授直接指导逾4000例的极危重病患者的抢救工作,成功率近80%。在钟南山院士和陈荣昌所长的带领下,参加了非典、甲型流感(H1N1)、禽流感(H7N9)等重大突发呼吸疾病、汶川地震中重症患者的抢救,在工作中表现突出,得到卫生部、省市政府的嘉奖。在人工通气、危重病发病机理、呼吸衰竭的诊断与救治、重症感染性疾病的诊治、无创人工通气的临床应用及呼吸动力学方面有较高的造诣并处于全国的领先水平。
(科室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