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主页
首页
王永炎

王永炎

主任医师 教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神经内科(脑病科)

医生简介:王永炎(1938-):1962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留校在附属东直门医院,曾任内科副主任,医务处主任,常务副院长,副教授,1983年12月任北京中医学院院长,1985年晋升为教授,主任医师,1990年增列为博士生导师,学位委员会主席,脑病研究室主任,1997年任北...
擅长:中医脑病
时段上午下午夜诊
抱歉,暂无该医生出诊信息
上一页
下一页
【说明】
突发情况会导致医生出诊时间、出诊地点、挂号费用等改变,具体请以医院官方信息为准。
执业点
擅长疾病
医生简介

王永炎(1938-):1962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留校在附属东直门医院,曾任内科副主任,医务处主任,常务副院长,副教授,1983年12月任北京中医学院院长,1985年晋升为教授,主任医师,1990年增列为博士生导师,学位委员会主席,脑病研究室主任,1997年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1997年11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98年调任中国中医研究院院长。1999年被科技部聘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2001年6月当选为中国科协第六届常委,现任中国中医研究院名誉院长。2003年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代表大会委员会常委。

  从事中医内科医疗、科学研究、教育30余年,主要研究方向是中风病与脑病的临床研究,先后承担中医药防治中风(脑血管病)、老年期痴呆等国家级课题8项,在挖掘和发挥中医药优势和特色防治上述重大、疑难疾病方面作出突出贡献。与WHO科研合作项目—脑血管病的中医康复等课题,为中医药走向国际奠定良好基础。

发表论文:
  通过对缺血性中风系统临床研究观察,总结了证候演变、辨证治疗、调摄护理的规律,主持制定的中风病中医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已经被推广试行,该《标准》首次应用医学计量学记分方法评价疗效,并应用辨证量表、CT、MRI临床流行病学等方法进行了深化研究,为提高中医临床学科的科学性起到重要作用。中医学术与管理规范的研究,是中医学术建设的基础工作,1982年参与并主持了中医病案书写规范的制定,又于1992年总结经验再次修订实施,1999年主持再一次修订中医病案书写规范。所承担国家“七五”、“八五”、“九五”攻关课题及“97.3项目”《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关系到中医药健康产业的进步和中医药学科建设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自1986年以来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1998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立夫中医药优秀著作奖,先后作为第一主编出版《临床中医内科学》、《今日中医临床丛书》等12部学术专著,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已培养医学博士32名,出站博士后8名,在站博士后5名。

出诊时间:停诊。

展开全部
收起
荣誉成就

所承担国家“七五”、“八五”、“九五”攻关课题及“97.3项目”《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关系到中医药健康产业的进步和中医药学科建设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自1986年以来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1998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立夫中医药优秀著作奖。

展开全部
收起
论文发表

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展开全部
收起
擅长

中医脑病

展开全部
收起
科研项目

中医学术与管理规范的研究,是中医学术建设的基础工作,1982年参与并主持了中医病案书写规范的制定,又于1992年总结经验再次修订实施,1999年主持再一次修订中医病案书写规范。所承担国家“七五”、“八五”、“九五”攻关课题及“97.3项目”《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关系到中医药健康产业的进步和中医药学科建设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自1986年以来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1998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立夫中医药优秀著作奖。

展开全部
收起
就诊评价更多
相关文章更多
同科室其他医生更多
健康资讯
热门医院
仅提供出诊信息,可到医院挂号处挂号。
取消
热门推荐
糖尿病
高血压
不孕不育
性病
腰间盘突出
肝病
妇产科
男科
皮肤科
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