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汪谦 科室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点赞数:955 纠正

医生擅长: 肝胆胰腺肿瘤、胆道结石、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脏疾病的外科治疗,尤其对肝癌、胆管癌和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诊治和脾脏功能的研究具有独特的见解和完善的临床诊治技能。

医生简介: 一、医疗特长: 从事肝胆胰脾外科临床工作30年余,对肝胆胰脾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以及疑难杂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过硬的手术技巧。擅长肝胆胰腺肿瘤、胆道结石、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脏疾病的外科治疗,尤其对肝癌、胆管癌和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诊治和脾脏功能的研究具有独特的见解和完善的临床诊治技能。能够主刀完成肝胆外科各种高难度复杂性手术; 如巨大中央型肝癌、特殊部位肝肿瘤、复杂性肝内外胆管结石、肝门部胆管癌的切除以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对肝胆外科诸多疑难杂症和危重病例的手术干预和围术期处理,擅长汇集多学科最新先进技术给予妥善处理,救治了很多病人。作为国家重点学科普通外科主任、广东省医学会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脾脏外科学组副组长,所具备的优秀医疗技术、精湛的手术技巧和良好的医德医风,在全国的学科领域内具有一定知名度。 二、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1978.2-1982.7 蚌埠医学院本科生(学士学位)1982.8-1985.8 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医师1985.9-1988.7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1988.9-1992.8 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主治医师-副教授1992.9-1995.5 同济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1995.6-1996.11 中山医临床博士后流动站外科学博士后1996.12-2000.9 中山医一附院肝胆外科副教授-教授,博导2000.10-2001.8 美国亚特兰大Morehouse医学院客座教授 美国Emory大学医学院附院外科访问学者2001.9–2001.11 美国Texas大学医学院肿瘤研究所博士后 美国Texas大学医学院附院外科访问学者2001.12- 中山大学附院第一医院肝胆外科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三、社会兼职:1. 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脾脏外科学组副组长2. 广东省医学会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3.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编辑部主任兼副总编辑4. 《卫生部医学参考报(临床营养频道)》副总编辑5. 全国脾脏外科专家协作组委员6. 中华医学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专家8. 国家留学基金委评审专家9. 卫生部同行评议专家组委员10.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委11. 广东省医疗事故鉴定专家组委员12. 广州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组委员13.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委会编委14.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编委会编委15. 《肝胆外科杂志》编委会编委16. 《解剖与临床杂志》编委会编委17. 《临床外科杂志》编委会编委 四、研究方向及发表论文: 具有稳定的科研方向,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基金项目近20项。研究重点在肝胆肿瘤的外科治疗、肝癌形成的信号转导和分子生物学研究、门脉高压症和脾功能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是国内最早开展门脉高压症脾功能研究的专家之一,1992年在国内率先报道“肝硬化门脉高压巨脾的病理分级与临床分期”,在国内首次提出“脾脏促进肝硬化形成”的新理念,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功能研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近年利用液态芯片技术首次筛选出与肝癌发病具重要关系的一种小分子RNA miR-338,论文发表在国际知名杂志J. Pathology ( IF7.4),引起国内外同行关注。 在国内外中英文医学杂志上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30余篇,其中SCI收录文章20余篇,最高影响因子IF 7.4 。组织参与编写15部专著,其中担当主编和副主编、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代表著作有《腹部外科学》、《肝脏胆道肿瘤外科学》、《现代医学实验方法》、《临床医学实验方法学》、等。获省部级3项科技进步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

荣誉成就: 获省部级3项科技进步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

论文发表: 在国内外中英文医学杂志上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30余篇,其中SCI收录文章20余篇,最高影响因子 IF 7.4 。

社会任职: 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脾脏外科学组副组长;广东省肝脏病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临床肿瘤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副总编辑兼编辑部主任;广州市中青年医学研究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留学基金委评审专家;卫生部同行评议专家组委员;广东省医疗事故鉴定专家组委员;《中华外科杂志》等10余种杂志编委会编委。

科研项目: 具有稳定的科研方向,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基金项目近20项。研究重点在肝胆肿瘤的外科治疗、肝癌形成的信号转导和分子生物学研究、门脉高压症和脾功能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是国内最早开展门脉高压症脾功能研究的专家之一,1992年在国内率先报道“肝硬化门脉高压巨脾的病理分级与临床分期”,在国内首次提出“脾脏促进肝硬化形成”的新理念,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功能研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近年利用液态芯片技术首次筛选出与肝癌发病具重要关系的一种小分子RNA miR-338,论文发表在国际知名杂志J. Pathology ( IF 7.4),引起国内外同行关注。

出诊时间
就诊评价
同科室医生
健康资讯
取消
热门推荐
糖尿病
高血压
不孕不育
性病
腰间盘突出
肝病
妇产科
男科
皮肤科
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