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成员: 医生9位、主任医师2位
详细介绍:一、科室概括
急诊医学科创建于1995年,目前已形成集“院前急救-院内急救-急诊病区-急诊监护室(EICU)”的急诊医学体系,承担着东莞及周边地区急危重症的救治任务、*种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保健任务和本地区急救科普工作。平均每年接诊13万余人次,在院前急救、心肺脑复苏、脓毒症、中毒、严重多发伤、复合伤及疑难危重病人救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目前拥有总院急诊门诊、急诊病区/EICU、松山湖院区急诊等3个独立的单元。
(一)团队组成
医护人员共129名,副主任医师8人,主治医师9人,在读硕士1人,主管护师11人。多名医生、护士在北京协和医院、北京朝阳医院、中山医一附院、华西医院等国内*医院进修急危重症。
(二)学术地位
目前我科集合了“一个重点,一个基地,一个医联体、四个中心”资源: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急诊医学专业基地、中国地市级医院急诊专科医联体常务理事单位、中国胸痛中心、国家综合卒中中心、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救治区域中心、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培训中心。同时也是广东省交通事故救援点。目前正在筹建创伤急救中心。
(三)科研教学
是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单位、广东医科大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积极开展临床科研和学术交流工作,近年有4项东莞市科委立项课题,每年举办多个市级及省级继续教育项目,承担东莞市科委科研立项多项,在国内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发表SCI论文3篇,其中一篇研究摘要被Critical Care Medicine收录,研究成果获2017年美国重症医学大会“星级研究成就奖”。参与编著《心肺脑复苏基础与临床》。完成东莞市重大科普项目1项。AHA急救培训中心培养导师33名(其中21名BLS导师,12名ACLS导师),每年培训学员数百名;义务到*社区、工厂、学校等地方,每年为千人次以上培训急救技能。
(四)核心设备
抢救设备有PB760呼吸机、flight60呼吸机,weinmann呼吸机等*种类型呼吸机21台,除颤监护仪19台,心肺复苏仪5台,可视喉镜4台,气管镜2台,亚低温治疗仪2台,自动洗胃机3台,便携式超声机2台,心电图机10台,快速荧光免疫分析仪(POCT机)3台,动脉血气分析仪1台,输液泵20台,注射泵28台等。
二、*单元核心技术
(一)总院急诊、松山湖急诊
总院、松山湖急诊主要以院前急救、院内急危重症抢救为主。配置救护车9辆,装有车载监护、抢救等设备。设置生命绿色通道,不断优化急救流程,创新多学科综合治疗(MDT)的合作模式,特别是国家胸痛中心、脑卒中中心、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救治区域中心的创建,为患者赢得了抢救黄金时间,极大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目前创伤急救中心正在筹建中。
核心技术:
1.心肺复苏术
2.气管插管术
3.呼吸机辅助通气
4.环甲膜切开术
5.环甲膜穿刺术
6.电除颤术
7.临时起搏器置入术
8.深静脉置管术
9.骨内通道建立
10.床边重症超声检查
11.洗胃术
12.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术
13.*类急危重症抢救技术等
(二)急诊病区/EICU
EICU成立于2012年,急诊病区成立于2013年,目前已形成“EICU-亚监护区-急诊病区”的病房运作模式,开放床位29张,其中EICU床位10张。每年出院近1500人次,以*类中毒、不明原因发热、*种慢病急性发作、内科跨学科及疑难疾病,心肺脑复苏、脓毒症、多发伤、ARDS、MODS等*系统急危重症为主要研究方向。开展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术、微创气管切开术、支气管镜检查技术、深静脉置管术、有创动脉监测、呼吸机使用、临时起搏器置入术、电复律、亚低温治疗、重症超声检查、CRRT、PICCO等急救技术。
核心技术:
1.亚低温治疗技术:心肺脑复苏救治方面重要的技术*,目前拥有3台亚低温治疗仪。
2.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在心肺复苏、休克、心衰、气管插管中常规应用。
3.呼吸支持技术:高流量氧疗技术,拥有成熟的有创及无创呼吸支持技术。
4.支气管镜检查及治疗技术:常规支气管镜检查、经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经支气管镜肺活检,每年检查100例以上,技术成熟,效果显著,并发症少。
5.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包括中心静脉压监测、有创动脉血压监测、PICCO技术及重症超声的应用。
6.重症超声技术:超声引导下开展*种穿刺技术、FAST及E-FAST检查、重症超声指导液体复苏等。
7.血液灌流及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常规开展血液灌流,在急性中毒救治方面经验丰富;CRRT作为常规治疗技术,在急性肾衰竭、脓毒症、急性重症胰腺炎、内环境紊乱、ARDS、MODS等疾病中被广泛应用,提高重症患者抢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