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后可以采取降温措施、电解质补充、解热镇痛药物、针灸疗法等措施进行治疗。
1.降温措施
通过扩张皮肤表面血管、增加散热面积来降低体温。适用于轻度至中度中暑患者。对于重度中暑不建议使用,以免加重病情。
2.电解质补充
中暑后会导致大量出汗,引起水和电解质丢失,补充可预防脱水及电解质紊乱。适合于防止或纠正由中暑引起的低钠血症和低氯性碱中毒。注意不宜过量以防高钠血症。
3.解热镇痛药物
此类药物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具有解热、镇痛的作用,有助于缓解发热、头痛等症状。可用于缓解中暑引起的不适症状。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4.针灸疗法
针灸可以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辅助降低体温,缓解中暑引起的不适。针对轻度中暑患者有效。重症中暑时不宜单独使用。
在中暑后,应立即停止活动,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并解开衣扣裤带,促进身体散热。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和临床表现,及时发现严重并发症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