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的4种异常包括便血、排便习惯改变、腹部肿块和贫血。这些症状可能提示大肠癌的存在,但需结合临床评估和相关检查确诊。
大肠癌的发生与结肠上皮细胞基因突变有关,这些突变可能导致细胞过度增殖并形成肿瘤。当肿瘤侵犯血管时,可能会导致出血,从而引起便血;而肿瘤本身及其引起的炎症反应会改变排便习惯;如果肿瘤较大或者侵犯周围组织,就可能出现腹部肿块;长期的肿瘤生长可能导致铁蛋白丢失过多,进而引发缺铁性贫血。便血通常表现为粪便表面带血或混有鲜红色血液,有时可伴有黏液或脓液;排便习惯改变包括腹泻、便秘或两者交替发生;腹部肿块可能是不规则的硬块,位置固定且不能移动;贫血的症状包括乏力、头晕、心悸等。
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结肠镜检查、CT扫描以及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和粪便潜血试验。结肠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肠道内部情况,CT扫描可以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和侵犯范围,血常规可评估贫血的程度,粪便潜血试验用于检测消化道出血。针对大肠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旨在完全去除肿瘤;放疗适用于无法手术或术后辅助治疗的情况;化疗则常用于晚期患者或复发病例。
定期进行大肠癌筛查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至关重要,建议5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一次粪便潜血试验和结肠镜检查。此外,均衡饮食,减少红肉摄入,增加膳食纤维,也有助于降低大肠癌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