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二人民医院

重庆市第二人民医院
重庆市第二人民医院
别名: 重庆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纠正
普通外科介绍

科室成员: 医生10位、主任医师3位

详细介绍:

普通外科原为江津专区医院外科,前身为外科五病房,始建于1953年。江津专区(原属川东行署管),专署1950年设在璧山县,专署医院也设在璧山县,由医院创始人张茂伯任院长,1951年行署设在江津县,医院搬至江津县,当时住院部仅30张病床,未分科。1953年建住院部楼,开始分内、外科,各30张床,内科包括儿科,外科包括妇产科,内、外科医生混值班及门诊。

外科成立后,由张茂伯院长兼任外科主任,能做脓肿切开引流、阑尾切除、疝修补等小手术。1958年新建内科楼,自此内外科分开,外科50张床,包括妇产科医生共同值班。手术及门诊此期可开展肠切除、胃大部切除、脾切除、胆囊切除等手术。1962年由江津迁永川,外科设在五病室,病床55张,其中15张系骨科单独管理病人,但属五病室领导,由梁全义医生负责骨科。普外由左学鑫、陈道中负责,张茂伯院长兼任外科主任,蒋异中任副主任。1962年学校分来马天民、席世甫、刘祥福、张世寿医师充实了外科力量。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科室管理混乱,张茂伯院长被停职,蒋异中主任被取消,由清洁工任科领导小组组长。1970年成立院革委会,科室成立革命领导小组,由尹志禄医师任组长。1960年我院为重庆医学院实习基地,1963年改为第七军医大学实习基地,1974年又改为重庆医学院教学基地至今,其间多位教授亲自来我科教学,帮助我科提高,如宁天枢、钱文治、方开先、韩文妙等老一辈教授及刘启富、王严庆、王济明、杨祖奎、王洪林、朱明才、竺东长、任国胜等教授。

1976年席世甫医师调七病室,成立泌尿外科,为我院第二个外科独立分科。

1976年胡继模医师调七病室成立脑外科,1980年后独立分科。

1974年后,陆续开展肝胆管结石、各种胆肠吻合、直肠癌根治、结肠癌根治、甲状腺次全切除、胃癌根治、甲状腺癌根治等手术。1980年后开展肝叶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门脉高压伴大出血的门-体分流术和断流术及重症胰腺炎的抢救等。

十年动乱后,各行各业拨乱反正,蓬勃发展。调进张长弓医师(知名外科专家)任外科主任兼负责胸外专业,尹志禄医师任外科副主任,尹志禄医师调任医务科科长后,陈道中医师任副主任。后马天民医师自永川人民医院调回任副主任兼负责胸外专业。医师蒲德振、曹岳明、舒中甫、何世举、陈力、杨强。左学鑫医师组建肿瘤外科并任肿瘤外科主任,医师陶振浩、王琪、徐光、白练等。

1988年普外科改组,除原五病室(后称五病区)外,整合肿瘤外科后增设四病室(后称四病区)。改组后的五病室(五病区),有普外科及胸外、泌尿专业组,主任陈道中、副主任马天民,93年陈力为副主任。95年,陈力任医院副院长,杨强任普外科副主任。99年,陈道中主任退休,杨强任五病室主任、普外科主任。增设的四病室(四病区),张长弓任主任,左学鑫任副主任,后四病室设肝胆外科、腹部外科,张长弓任肝胆外科主任,左学鑫任腹部外科主任,徐光任腹部外科副主任。张长弓主任退休后,蒲德振任肝胆外科主任,后徐光调走,左学鑫主任退休,白练任腹部外科副主任。

2004年8月搬新住院大楼,普外科在八楼,与胸外科、儿童外科组成外科八病区。腹部外科、肝胆外科在新住院大楼七楼为外科七病区。2007年接受重庆市卫生局临床专家的建议腹部外科更名为普外二科,原普外科为普外一科。

2008年4月,根据我院学科建设的实际情况和重庆市卫生局临床专家的建议,医院确定将普通外科作为我院重点建设学科,并确定普通外科由原普外一科、普外二科、肝胆外科整合而成,肝胆外科更名为普外三科。杨强任普通外科主任,周四海任普外一科副主任,白链任普外二科副主任,蒲德振任普外三科主任(余天雾现担任科室副主任)。

普外科的整合,既有历史的渊源,也有专业的联系,更是顺应学科发展的要求。普外科的整合,为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迎来了机遇。整合后的普通外科是强强的联合,整合后的普通外科拥有了一支基础好、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水平,较强的科研、教学能力的专业队伍,普外科的全体工作人员决心将普外科建设为一个在渝西地区享有声誉并在重庆市有一定影响力的重点临床科室。

专业技术水平:

1 肝胆胰脾外科

80年代后期以来,我院普外科在胆囊疾病的治疗方面不断取得进步,除了对急、慢性胆囊炎的患者施行手术治外,对许多亚急性的胆囊炎施行手术治疗。80年代还开展了各种肝叶肝段切除术以及治疗原发性肝胆管结石,80年代除开展胆总管切开取石外,还开展了经皮肝穿刺(PTC)及经皮肝穿刺置管(PTCD)技术,高位胆管切开取石术,高位胆管狭窄切开整形术,奥狄氏括约肌切开整形术以及各种胆肠吻合术。90年代,随着微创外科概念的引入,开展了小切口胆囊切术,术中胆道镜检查取石及经T管胆道镜检查取石术,深受永川及周边地区患者的欢迎。1998年7月,引进日本欧林巴斯公司全套产品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成功开展4000多例,填补了我院普外科微创手术的空白。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要求,最近又引进第二套目前较先进的腹腔镜手术系统—德国史托斯腹腔镜手术系统,可以更好更多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80年代还开展了各种肝叶肝段切除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分流手术及断流手术(门体分流术和门体断流术),以及严重肝外伤的手术治疗,90年代开展了半肝切除术、左肝三叶切除术、及右肝三叶切除术。2005年7月以来,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肝胆外科医院的支持下,开展了同种异体及亲体肝脏移植,治疗原发性肝癌(2例)及终末期肝病(1例),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80年代以来还开展了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手术治疗包括胰包膜切开减压、胰腺松解减压、坏死组织清除、胰床腹腔引流、胰床腹腔灌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及胰肠吻合术,胰腺囊肿空肠吻合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巨脾切除术等。90年代后又开展了胰管切开取石胰肠吻合术,最近又开展了保留十二指肠乳头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以及胰腺癌的根治术及扩大根治术(联合脏器切除及血管切除重建的切除术)。

80年代后期对脾外伤患者致力于保留脾功能的手术,开展了脾修补术、脾部分切除术、自体脾移植术等保留脾功能的手术。为扩大保脾范围,90年代后致力于脾修补方法的探索,先后开展了捆扎法脾修补术、铆钉式脾修补术、网式脾修补术(自制可吸收线编织网)、借助硬膜外穿刺针行脾修补等术式及技术,取得很好效果,并有多篇论文发表。

2、胃肠外科及肛肠外科

开展了胃肠外科的的各类手术,包括肠切除吻合、胃大部切除、右半结肠切除、左半结肠切除、全结肠切除、全胃切除、以及胃癌根治术、胃癌扩大根治术、胃癌联合脏器切除术、贲门癌根治术、直肠癌根治术及保肛术(包括前切除的Dicson术、拖出式Bacon术及改良Bacon术、保留肛门括约肌Parks术改良Parks术、超低位的Welch及改良Welch术结肛吻合术以及利用吻合器技术等)等,并在消化道出血的诊治、弥漫性腹膜炎的诊治、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诊治以及各种类型肠梗阻的诊治方面,认真进行了临床的探索和研究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乳腺、甲状腺疾病

80年代已开展了乳腺癌根治和改良根治术,甲状腺肿物的切除术,甲状腺的次全切除术,甲状腺的大部切除术及全切除术,甲状腺癌的根治术,九十年代开展了保留副神经、颈内静脉、胸锁乳突肌的改良根治术,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乳腺癌保留乳头手术,乳腺癌根治术后一期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手术,乳腺癌根治术后远侧切除皮辨供皮创面植皮术等。乳腺、甲状腺疾病的治疗伴随现代医学理论和技术的进步,都向着提高疗效,缩短疗程,改善生活质量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在术后各类并发症的防治方面,作了大量的临床探索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疝、腹壁及周围血管外科

开展了各式传统疝修补术(Bassini术、Ferguson术、McVay术、Halsted术以及低张力的Shouldice术等)及无张力修补术, 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大隐静脉及小隐静脉曲张的高位结扎剥脱术,股静脉带戒术、肢体静脉动脉化手术、肢体动静脉切开取栓术、肢体动静脉修复术、经内镜行下肢静脉交通支筋膜下结扎术等手术以及下腔静脉滤网置入后溶栓等技术。在复发疝(尤其多次术后的复发疝)、巨大疝的治疗方面、在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治疗方面以及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方面有较高的水平,多次为下级医疗单位解决腹外疝及周围血管方面的疑难问题。

5、危重病人的救治

90年后期,拥有了多参数监护仪、微量泵等设备,开展了呼吸机治疗、中心静脉压监测,胃肠外营养(TPN)的应用等,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了各种休克及多器官功能障碍救治,尤其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弥漫性腹膜炎、严重创伤等并发器官功能障碍救治取得很好效果。近年胃肠外营养(TPN)和肠内营养(PN)的结合应用更加广泛、合理,危重症患者床傍血液滤过的应用等使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有了明显的提高。连续抢救成功转到我院的重症急性胰腺炎、弥漫性腹膜炎、严重创伤并发器官功能障碍的危重病患者,为医院的危重病医学创立了品牌,赢得了声誉。

6、微创外科、腔镜外科

90年代以来,开展了小切口胆囊切除,90年代末开展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目前累计病例已达4000多例。并开展了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肝囊肿引流术、腹腔镜下肝修补术、腹腔镜下脾修补术、腹腔镜下肝脏肿块切除、经内镜行下肢静脉交通支筋膜下结扎术等手术以及利用腹腔镜诊断腹腔结核、腹部闭合性损伤等腹腔内疑难疾病等。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要求,最近又引进德国史托斯腹腔镜手术系统以更好更多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教学与员工的继续教育:

1、教学

我院从六十年代起先后成为重庆医学院(现重庆医科大学)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军医大学(现第三军医大学)教学实习医院,我科一直承担主要的临床实习教学工作,培养了本科医师二百多人,九十年代,又成为重庆市职工医学院,重庆卫校、重庆二卫校及万县卫校、宜宾卫校的教学与实习基地,先后接收大专及中专实习医生及护士约2000多人。2001年,杨强副主任医师被重庆市职工医学院聘请为兼职副教授。2002年成为重庆医科大学的非直管附属医院后,接受本科及专科临床课教学,杨强主任医师、余正主任医师、白练副主任医师、龙运全副主任医师均受聘承担外科学理论课教学。2004年杨强主任医师被重庆医科大学聘请为兼职硕士生导师。由于教学认真,成绩显著,我科已有多人次被评为重庆医科大学的优秀教师。除此之外,每年还培训进修医生9~16人,所培训的进修医生遍及渝西各级医院。

2、员工继续教育

先后多次派人到重庆医科大学、第三军医大学、广州医学院、浙江大学进修肝胆外科、血管外科,胃肠外科、肛肠外科、乳腺外科、以及腹腔镜外科。全科人员均参加了中华医学会“好医生”网站的继教学习,并在“好医生”网站完成规定的继教学分。科室的杨强主任医师、余正主任医师、周四海副主任医师每年积极申报重庆市继续教育项目,在院内外及科内积极举办继教讲座。每年科室都要派出多人次参加全国的和市内的学术会议和学习班。科内还坚持定期进行业务学习及技能训练,以提高职工的业务水平和临床技能。

(十)、科研与学术:

1、科研成果:

1983-1986年,开展“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后综合征与逆流胆压的临床观察”,1986年获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技成果二等奖。(张长弓、陈力、蒲德振等)

1987-1990年,开展“气囊导管扩张术治疗良性肝胆道狭窄的临床实验研究”,1989年获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技成果二等奖,1990年获四川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张长弓、蒲德振等)

1987-1994年,开展“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括约肌的临床研究”,1994年获重庆市医学科技成果二等奖。重庆市卫生局科技成果二等奖(左学鑫、徐光、白练等)

1987-1995年,开展“胆肠吻合术后综合征发病机制的临床实验研究”,1995年获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技成果二等奖。(张长弓、陈力、蒲德振、王琪、龙运全、曹洪、黄中荣等)。

90年代中期以来,还对脾外伤开展保留脾功能的手术方法研究,开展了“铆钉式脾修补术”、“捆绑式脾修补术”、可吸收肠线编织“脾网”行“网式脾修补术”等多种形式的保脾手术以及利用硬膜外穿刺针行脾修补等实用技术,论文先后发表在《中华创伤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重庆医学》等杂志。90年代还进行了《二氧化碳气腹对老年人心肺功能影响和对策》、《抗甲状腺素药物加无水乙醇腺体内注射治疗原发性甲亢》等课题的科研设计和课题申报工作。

之后一段时间,科研工作有所弱化。

医院启动创“三甲”工作后,科室为争取创建重点学科,除积极完成临床工作外,开始在科研方面作出努力。

2006年,余正主任医师《乳腺增生与乳腺癌相关性研究》获院内科研资助。

2007年杨强主任医师《磁性阿霉素维拉帕米白蛋白纳米粒逆转移植性人胃癌多药耐药的实验研究》获院内科研资助。李中福主治医师课题《新的凋亡抑制蛋白Livin与胃癌化疗耐药的关系》在永川区科委立项。

2008年,科室申报重庆市卫生局科研课题两项:分别为《经皮经肝淋巴管介入诊治胰头癌伴区域淋巴管转移》,《磁性阿霉素维拉帕米白蛋白纳米粒逆转移植性人胃癌多药耐药的实验研究》,均已在重庆市卫生局立项。课题《磁性阿霉素维拉帕米白蛋白纳米粒制作及理化性能检测》申报永川区科委科研课题,在审批中。

科室医生
擅长疾病
健康资讯
取消
热门推荐
糖尿病
高血压
不孕不育
性病
腰间盘突出
肝病
妇产科
男科
皮肤科
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