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成员: 医生20位、主任医师4位
详细介绍:
西南医院放射科始建于1930年,其前身为国民政府重庆中央医院X光科。是国内最早设立的放射专业单位并成为最早的影像医学硕士和博士招生点之一。50年代初放射科人员有25人左右,在国内放射科中已属规模较大的科室。这段时期是放射科历史上发展较好的时期之一,放射科较早在国内开展了静脉肾盂造影、胆囊造影、气脑造影、脑血管造影、直线分层等新技术。科室学习风气浓,工作热情高,逐步形成了实事求是、踏实工作的良好学风,为放射科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和工作基础。其中很多人成为了放射学界知名的专家教授,如杨竞飞、王其源、冯亮、李妍瑜、许新复、方昌林教授等。
1979年放射科成为第三军医大学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6年开始招收博士生,2004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1983年和1999年放射科TO安装机组和放射科集体分别荣立三等功一次。另外有7人荣立三等功一次。自2001年以来,科室共招收博士6人,硕士13人。影像教学历来深受上级和各类学员的好评,曾获先进教研室称号3次,教学成果2项,全军、校优秀教员4人。自2003年以来连续3年开设有国家级和军队级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即非血管介入治疗新进展,肝癌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进展,获得广泛好评。
放射科研基础雄厚,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近5年来,共发表论文344篇,SCI、EI、ISTP收录2篇,出版学术专著共7部。获省部级奖2项,获发明专利2项。已完成科研项目13项,包括颅脑损伤早期影像学的研究、烧伤早期血脑屏障损伤的影像学动态观察、严重烧伤脑水肿的影像学观察、交互式、网络版影像诊断多媒体教学系统、聚乙烯醇颗粒的制备和临床前期动物试验、肝肺综合症肺部微循环改变的CT研究、携带GD-DTPA的IFVs制备的研究、磁共振单克隆抗体导向造影剂研究、携带GD-DTPA的IFVs的MRI特征研究、同轴电极及新型电化学治疗仪的研制、新型小肠造影剂试验研究及临床应用、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PACS)诊断价值的研究、磁共振波谱在鼠急性重型肝炎的诊断与预后判断。目前承担5项科研项目,包括神经系统损伤后脑功能重塑的分子影像学实验研究、脑功能成像技术在神经外科功能定位中的应用(SWH2005B001)、碘克沙醇(威视派克)四期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结合fMRI及DTI研究脑卒中后运动皮层及功能连接的变化、CT仿真结肠镜在结直肠占位诊断中的应用。
西南医院放射科有较高的学术地位,曾举办多次重大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主要包括功能成像及断面影像解剖国际研讨会、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第十九届全国学术大会、中华核医学会全国PET/CT图片会暨全国学术大会。
放射科位于西南医院门、急诊楼第二层。拥有全国一流的医学影像设备:包括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双源CT机(SOMATOM Definition) 1台、16排螺旋CT(SOMATOM Sen Sation 16)一台、螺旋CT(Plus4)一台、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仪(PET/CT BIOGRAPHY)1台、1.5T高场强超导型磁共振(SONATA、AVANTO)机2台、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机(DR)2台、500毫安诊断X线光机(KB-500mA)四台、数字式乳腺摄影机(Mammomat3000)1台、数字胃肠机(icons R200)一台、数字化平板血管造影(INNOVA4100)一台、X线数字减影装置(ADVANTAX-LCV)一台以及干式激光照相机数台,总价值超过1亿元。
西南医院放射科是第三军医大学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学科,2004年成为博士学位受权学科。放射科是一个集诊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室,在医学人才培养、影像科学研究诸多方面都有丰硕成果。目前职工总数76人,诊断组23人,技术组22人,护理组16人,工程组1人,工勤组13人。成立了介入病房,拥有病床20张;科室学科建设齐全,梯队建设合理。科内学术队伍强大,医生中有硕导3人,博士10人,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7人。技师中有博士1人,硕士3人。我科在全国全军占有较高的学术地位,有全国放射学会委员,全军放射学会常务委员及技术学组委员、放射学会主任委员和介入放射学组主任委员,十二个专业杂志的编委。科室主任王健为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放射诊断工作18年,现任《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等杂志编委,兼任重庆市抗癌协会肿瘤介入诊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沙坪霸区医学会医技专业组主任委员等多项学术任职。科室学科专业组齐全,分为心胸学组、骨神经学组、腹盆学组、介入学组、技术工程学5个专业组,全面负责医院门急诊及住院患者的放射影像诊疗工作。2001年以来放射科及全院已正式启用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ng system,PACS),现已实现全院联网,实现了完全数字化成像,大大改善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医疗质量。近年来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并获得多项科研成果奖,开展了多项国内或军内首创的诊疗项目,每年承担大量的本科及其他学历的临床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