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的后遗症包括疼痛、肿胀、功能障碍和畸形,而并发症可能伴有感染,这些症状可能需要医疗干预。
1.疼痛
骨折发生时,骨膜被撕裂,神经受到刺激,会引起剧烈的疼痛。这种疼痛可能持续数周至数月。疼痛通常位于受伤区域,尤其是移动患肢时更为明显。
2.肿胀
骨折导致局部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积聚在周围软组织中形成血肿,进而引发肿胀。
肿胀一般发生在损伤部位附近,严重者可出现皮温升高、皮肤颜色改变等现象。
3.功能障碍
由于骨骼结构完整性受损,肢体活动受限,可能导致肌肉萎缩,进一步影响关节灵活性,从而产生功能障碍。功能障碍的表现取决于受影响的骨骼和周围软组织,可能出现行走困难、持物无力等情况。
4.畸形
骨折愈合过程中,如果未正确固定或康复训练不当,可能会导致骨头生长不正,形成畸形。畸形通常出现在骨折处,如成角、旋转或短缩畸形。
5.感染
开放性骨折易受外界细菌污染,如果没有及时处理,可能导致伤口感染,炎症反应加剧,诱发感染。感染常伴有红、肿、热、痛等症状,在骨折部位还可能出现脓液排出。
针对骨折后遗症和并发症的相关检查包括X线检查、CT扫描和MRI以评估骨折愈合情况以及是否存在感染迹象。治疗措施可能涉及物理疗法、矫形手术或抗生素治疗,具体方案需由医生根据患者状况制定。患者应避免过度使用受伤肢体,以免加重不适症状,同时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预防感染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