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成员: 医生26位、主任医师6位
详细介绍:
千锤百炼始成钢,百炼成钢绕指柔
—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简介
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是中国重症医学的发源地,也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学术中心。三十余年来,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无论在重症医学最早的传播,早期学科雏型的建立,人才培养,还是此后学科的规范与快速发展,并真正成为一门学科,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中国重症医学的播种者与奠基者
中国重症医学的发展起步自1980年代。1982年,以陈德昌教授为首的医学大师的带领下,北京协和医院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具有重症医学内涵的加强医疗科。自此中国重症医学进入萌芽和早期发展的阶段,重症医学在国内主要医学中心形成雏形,但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学科发展上还未形成独立的专业,从业医师职称晋升仍需从其他专科途径完成。
刘大为教授接任科主任后,致力于重症医学的学科体系的建立。重症医学在医疗卫生系统中的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并逐步到广泛的认可和深入的了解。在刘大为教授为首的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推动下,2008年7月4日,国家标准委员会将重症医学定位为二级学科(320.58)。2009年,卫生部办公厅印发卫医政办(2009)9号文件《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重症医学科”诊疗科目通知,并于卫生部办公厅印发卫医政办2009)23号文件《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极大规范了重症医学在中国的发展与建设,对于学科的规范、健康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和保障。
如果说两任科主任,陈德昌教授最早将重症医学传播到中国,那么刘大为教授则使重症医学系统化、规范化,创建了重症医学的学科体系,使重症医学真正地成为了一门学科。他们是中国重症医学最为重要的两位奠基者。他们分别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协和人”睿智的目光,精深的专业造诣和勇于担当,为这门学科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二、不断发展,成绩斐然
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在专业上始终保持国内领先水平,成为国内最为重要的重症医学中心和医疗、护理继续教育中心。科主任刘大为教授是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第一、二届主任委员,国家重症医学质控中心。科室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排名第一;在2015、2016年复旦大学中国最佳专科排名中,均名列全国重症医学专业第一名。
这些第一是数十年专业实力的默默积累,是在中国的开拓性工作;是几代人不懈的传承,不断的发展,更不断创新的切实成果;更是作为医务人员,能够更好地服务人民的专业根本!这一切可谓实至名归,当之无愧。
如今,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亚专业已覆盖重症血流动动力学、重症呼吸、重症心脏、重症肾脏、重症感染、重症超声、重症神经、重症凝血、重症营养代谢及重症护理等多个领域,专业设置齐全。
协和重症医学科在学术发展的道路上从未停下脚步。在血流动力学领域,从“血流动力学无处不在”,阐述血流动力学在重症患者、重症治疗中的不可或缺的存在,用“血流动力学从理论到实践”勾勒出血流动力学在重症治疗实践的可行性,以“细节决定成败”阐明血流动力学治疗的细微而关键之处,用“连续与动态”的理念指导血流动力学治疗,进而强调“器官与器官”在血流动力学治疗中应有的考量,强调“治疗与再损伤”在血流动力学中应有的地位,而以“目的与目标”的论述进一步阐明血流动力学治疗的核心方法,再到“本质与突破”中返璞归真,直面复杂问题的本质以实现突破。《血流动力学治疗——北京共识》正是在这样一个学术思考、探索的土壤中诞生。
重症呼吸方面重点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基础与临床、心肺间关联与交互影响的研究与临床应用。从呼吸力学的应力应变入手,到循环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到提出与应用,临床医疗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重症肾脏不仅包括了血液净化,而且在急性肾损伤研究及临床应用方面实现了精确管理。重症超声在对重症的快速评估、指导治疗等方面已经起到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凡此种种,重症医学各专业齐头并进,百花争艳。
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是中国第一个重症医学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培养一大批硕士、博士、博士后,为中国重症医学的发展培养了大批宝贵的人材。科室不仅凝聚力量,自身不断发展,还受卫生部委托多次举办国内重症医学培训班,学术交流大会。每年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生护士进修学习,学成后为当地重症医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中,不乏有已经成为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学科巨匠和各省市的重症医学带头人,成为推动中国重症医学飞速发展的重要核心力量。
每年一届的“协和重症与血流动力学大会”是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紧跟国际学术前沿,不断挑战自我,并为促进重症医学发展而倾力打造的高水准的学术大会。大会以其精彩的学术内容和临床实用价值,每年吸引着超过2000名的全国同道共襄盛会,已成为大家每年最期待的学术盛宴之一。学术追求永不停止和严谨求精的治学态度是协和重症医学科医务人员身上最深刻印记,敢于担当、永远探索、认真实践,不断挑战自己,不断进步。
科研不仅是一个学术团队的核心竞争力,更是一个团队长久能力提升的基础,所以科研的发展与服务人民是息息相关的。支部历来十分重视重症医学科研的发展,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年来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不仅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更获得多次奖励。2002年《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2015年《感染性休克的机制研究及血流动力学治疗体系的建立》获得了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
三、敢于担当,能够担当
三十余年,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人才梯队建设不仅仅给北京协和医院,更是为中国重症医学带来一支业务精湛,能承载医院荣誉与使命的队伍,这支队伍招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在包括在2003年抗击SARS,阜阳手足口疫情暴发,山东胶济铁路列车撞击事件、伊春空难、云南刺五加事件、王家岭矿难、汶川地震、玉树地震、雅安地震、青岛黄岛爆炸、成都公交特大杀人案、丰县幼儿园爆炸案、西汉高速特大事故等一系列国内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甚至在西非抗击埃博拉永远都会有协和重症人的身影。
重症医学的重要作用,正是危难关头这些不顾自身安危,挺身而出,敢于担当,而且能够担当,为捍卫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而人民一个又一个鲜活的协和重症人的身影得到生动的诠释与体现。正是在这样的科室文化熏陶下,重症医学科的一位刚结束12小时夜班的护士王双玲同志,在路口发现一突然心跳骤停的患者,一边立即跪在地上进行心肺复苏,一边组织其他路人前往医院求救,直至一路心肺复苏一路护送至协和医院抢救室,保证了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并得到完全康复。于是有“最美同事”的称谓,北京市的东单路口也成为口口相传的“最安全的路口”。
这样的一支队伍不但在在历次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代表了协和的水准,更在在完成这些重大任务的同时保证院内治疗保持在同样出色的水准。在1997-2016年重症医学科累计获得医疗成果奖103项,为全院获奖最多的科室。其中特等奖:1项,SARS联合奖:1项,一等奖:15项,二等奖:33项,三等奖:53项。
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是一个敢担当,能担当的团队。在刘大为教授的带领下,科室始终坚持建成以服务人民为宗旨,以专业能力来救治患者,守护生命,用不断创新促进学科的持续发展。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将医教研与业务工作充分结合,切实推进科室内涵建设,全面提升科室核心竞争力;打造国内领先的学术平台,保持协和领先的水准;服务院内的坚实平台,成为各兄弟科室值得信赖的伙伴;时刻牢记待患者如亲人,待同事如家人的宗旨,营造温暖和关爱的团队。千锤百炼始成钢,百炼成钢绕指柔!